【文史散论】略论施琅与衙口施氏大宗祠(3)
时间:2022-10-11 10:40 浏览量:

      从施氏大宗祠的移建和复建来看,施琅是非常热衷于该宗祠的建造。究其原因,分析有三: 

      

     

      一、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尊祖睦族”为目的。泉州地区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儒家传统文化的氛围颇为浓烈,施琅从小就“赴童子塾”,直接受到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后来虽弃学从戎,但依然十分“雅重儒学”,甚至热心在海峡两岸办学兴教、修建文庙,以传播儒家的传统文化。于是,儒家传统文化对施琅的影响是何其深刻,他必然要遵照其宗旨来办事。建祠堂祭祀祖先,以强化家族的宗亲观念,使每个人慎终思远,尊祖睦族,是儒家传统文化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所以,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施琅为了达到“尊祖睦族”的目的,就必然会非常热衷于施氏大宗祠的建造。施琅之次子施世纶在康熙五十四年施文起编的《浔海施氏族谱》(天)本的《序》中谈及此事,他说: 

      我先公襄壮公于国事之余,追念尔祖贻厥孙,谋援古士大夫睦族之义廓而充之,于是立有大小宗庙,祀厥所先,使其知所尊亲,有春秋祀业以为世守,使其不堕祭享,复立有岁时朔望瞻拜之仪,使其知有尊卑长幼之分,事亲敬长之道。 

      施琅之堂孙施文起在此族谱卷29《纯恪》中也赞颂道: 

      襄壮公会族鼎建,庙貌一新,迎公入庙,以酬公义。嗟乎!尊祖睦族,孰过于建庙崇祀。 

      宗祠乃崇祀先祖神主,是祖先崇拜的活动中心,为宗教结合重要的精神纽带。所以,施琅十分热衷于施氏大宗祠的建造,就是要贯彻儒家思想,使衙口施氏族人不忘尊祖睦族,从而产生出凝聚奋发的力量。 

      二、有迷信思想在起作用。林国平、彭文宇两位先生在所著的《福建民间信仰》一书中说:“从三代(即夏、商、周)开始,祖先就被奉为神明,在历代统治者的不断渲染下,人们相信家庭荣辱盛衰与祖先神祉戚戚相关,只有虔诚地尊奉参拜先人,才能得到列代祖宗英灵的保护……”于是,我们中国人对祖宗有着一种莫名的敬畏和崇拜。施琅因生长在“颇惑鬼神”的泉州地区,并从小就深受有着迷信思想的家庭的影响,故其迷信思想是甚为深厚。施伟青先生在《施琅评传》中说:“由于他具有浓厚的迷信思想,笃信骨相、风水、鬼神、因果报应等等。因此,他往往以迷信的眼光看问题,以迷信的心理处理问题”。康熙二十二年(1683)平台的胜利,施琅就认为他是得到海神妈祖的神助之功。于是,可以断定,施琅之所以会非常热衷于施氏大宗祠的建造,是有迷信思想在起作用。 

                                                                                                          (来源:晋江文史散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