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山晋水】福全古城(1)
时间:2023-06-01 16:57 浏览量:
     
      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2007年6月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区域内的福全所城,为2009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七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村地处晋江东南,距泉州80里,东临台湾海峡,北接深沪镇,南连围头港。现人口将近2000人。
      早在宋代,福全已是一处人烟稠密的渔港,“濒海之民,高帆健橹,疾榜击汰,出没于雾涛风浪中,习而安之。趋利之多,自昔为然”。此地正是东西洋交汇所在,番舶避风门户,所以包括圳上、大溜在内的福全港早就成为泉州海外贸易的十二港口之一。
      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海防,下令设立沿海卫所。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派大将周德兴到福建主持建城,划界施工。福全城与崇武、浯州(金门)、中左(厦门)等城并属永宁卫城。当年,建城工程浩繁,动用人力、物力很多。据《石圳李氏族谱》记载:“吉龙之山,环大木数千株,延袤望山一带,隐然一邓林也。后福全所筑城,伐木盖军营,山木遂一空。”乡里至今还流传着建城之始,军士施白灰划界,城内鬼哭3天的传说,以及城修完时,怨恨周德兴的百姓用唢呐吹奏送殡乐曲送他出城的传说,都反映出建城时官府强迫百姓服徭役和过度征敛给地方带来极大的痛苦。
      福全所城“周六百五十丈,基广一丈三尺,高二丈一尺,窝铺十有六,为门四,建楼其上”,以1米左右长、24厘米见方的花岗岩条石垒砌外墙,角石垒砌内墙,中间夯土填实,相当坚固。嗣后又经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正统八年(1443年)增修,城墙更是固若金汤。城内驻军1100余名,分陆、海两个军种,管辖包括北到惠安大岞、南到金门料罗的海域。时所城驻军各带有家属,故称“千户所”。在倭寇狂獗、数陷沿海诸城的明代中期,福全所城先后于明嘉靖初、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数次击退来犯的倭寇和海盗,成为保障东南沿海一方安宁的海防重镇。
      福全所城的城郭形似葫芦,历来被称为“葫芦城”。城内旧有13境,街道纵横,居住1000多户人家,现在还有蒋、陈、林、留、刘、张、曾、尤、苏、许、翁、吴、庄、何、卓等20余个姓氏,多为各地抽调来戍守的将士的后裔。故有“百家姓,万人烟”之称。据说出于军事防卫的需要,北门街、西门街、泰福街、文宣街、庙兜街、南门的前街和后街等都连接如“丁”字形,而称之为“丁字街”。

    (来源:晋江胜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