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6101-1020-2023-00010
    • 备注/文号:晋政办〔2022〕45号
    • 发布机构: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2-12-28
    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晋江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
    时间:2023-01-11 11:26

    晋政办〔2022〕45号

    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晋江市基础教育提升

    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有关单位:

      现将《晋江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晋江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2023—2025年)

      为加快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聚集各方资源,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晋江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晋政办〔2022〕24号),现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方位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市教育投入保障有力,教育结构全面优化,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总体发展水平居泉州市乃至福建省前列。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全市在园幼儿总数达到 90%以上, 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55%。示范性优质幼儿园比例达到45%以上。通过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布局明显优化,实现公办义务教育常住人口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9.5%以上,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性”清零向“常态性”清零转变。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多样特色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30%以上,高考综合评价保持稳中有进。新建和改扩建项目75个,新增学位3万个。做优做强公办教育集团15个。育人水平全面提升,初步建立与我市建设高品质Ⅱ型大城市相匹配的更高质量、更加均衡、更加多元的教育服务体系,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优质惠及群众。

      二、重点任务

      (一)立足公平优质,办好每所学校

      1.推进校园布局优化调整。根据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变化情况,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工作,通过撤、并、建等方式,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办学层次,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结构更加科学。特别是整合提升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扩大晋西辅城核心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强晋南辅城滨海教育功能配套,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有效解决“城乡挤农村空”冷热不均的问题。(责任单位:市教育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

      2.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新建、改建住宅小区幼儿园教育配套的规划、审核、建设以及移交管理工作机制,规范配套园建设。规范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及管理工作,强化对民办幼儿园的审批和年检等监管力度。2023年起普惠性幼儿园生均补助经费提高至700元/年·生。建立以公办为主体、以优质普惠民办为补充的学前教育资源体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深化省“幼小学衔”实验区建设。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加大对“省级保教改革建设幼儿园”培育力度,总结推广一批优秀保教改革成果。(责任单位:市教育局、财政局、教师进修学校、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

      3.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按照国家标准,补短板、强弱项、育特色,推进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缩小区域内校际差距。推动学校管理标准化比率、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综合达标率不断提高。创建福建省义务教育课改基地校10所、泉州市“乡村温馨校园”140个。持续推行“分类招生”入学政策,完善“积分入学”和“电脑派位”制度。采取原校区最大程度挖潜扩容、集团校区间调剂的办法,解决第三实验小学2023年学位缺口较大的问题。同时加快青阳、梅岭、池店、罗山等区域新扩建学校竣工开办进度,合理调剂分流生源。持续开展大班额消除专项计划,推进标准班额建设。进一步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定期开展临界生的核查和劝返工作。(责任单位: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

      4.推进普通高中扩容提质。深入实施高中阶段学位扩容工程,针对性筛选普通高中改建、扩建、新建项目,优先保障教室、实验室、食堂、学生宿舍等基本办学设施建设。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规范民办高中扩大招生,推动致远高中项目尽快落地。建立普通高中学生跟踪管理机制,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优化高中教学协作机制和特优生培养机制。落实优质高中联合体“158”工作机制,组建高中1+N教学联盟。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强化实验操作。对标新高考、强基计划等,优化、整合、拓宽课程,开展阅读、写作、科技创新、艺体等领域的特长培训,拓展学生成才渠道。优化办学评价,落实“看起点、比进步、论贡献”评价机制。主动应对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探索综合高中办学。优化组织中招录取方式,推进普职融通,协调发展。(责任单位:市教育局、财政局、教师进修学校、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

      5.推进中职教育多样发展。全力推进晋兴职校搬迁、晋江职校、华侨职校扩容建设项目,全力完成4所中职学校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任务,全力做优安海职校经济开发区产教融合基地,并力争成为泉州市加快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一个窗口。积极探索建立中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1+1+X”办学联盟。建立中职、高职、职业教育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协调机制,探索学生升学“3+2+2”中职、高职、本科衔接。实施晋江“工匠”计划,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建立“专业(学科)协作组”。培育建设1—2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并探索建立规模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补偿机制,助推一批优质企业申报示范性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服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责任单位:市教育局、财政局、工信局、高教发展中心、西园街道、安海镇、磁灶镇、金井镇、经济开发区)

      6.推进特殊教育拓面融合。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健全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普通特教辅读班为主体,以送教上门、远程教育和家庭、社区教育作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初步建立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完善教育、卫生、残联、民政等多部门协调工作的特殊教育管理和研究联动机制,完善残疾学生“一人一案”教育安置机制。整合市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科研机构和各种课程资源平台力量,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在特殊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指导、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动“普特融合”,加大投入支持指导市特殊教育学校深化省级特殊教育改革试点校和安海镇水头小学、内坑镇三民中心小学深化省级融合教育试点校培育工作,推动各镇(街道)创建一批随班就读基地试点校和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拓展学段服务,持续推进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向学前和高中阶段延伸。针对孤独症儿童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合理布局合适的孤独症儿童教学点。(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卫健局、民政局、残联、教师进修学校、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

      7.推进示范引领品牌发展。分学段加强集团化办学指导力度,通过“名校(园)+”方式加强辐射,组建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继续实施初中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建设泉州市级初中综合改革“新优校”,充分发挥好初中学科协作组指导作用。实施普通高中品质提升计划,积极开展高中校达标升级,扶持季延中学创建省示范高中,支持陈埭民族中学、平山中学、内坑中学、磁灶中学、紫峰中学等5所学校创建省一级达标学校。深化晋江一中、养正中学省首批示范高中建设,推进晋江一中、季延中学、南侨中学省课改基地校建设,发挥好示范高中和课改基地校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季延中学、南侨中学、陈埭民族中学开展福建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项目创建工作。探索“品牌教育+知名高中”联合育人模式,办好清华附中晋江学校、晋江拔萃双语学校。4所中职学校齐头并进“双高校”建设,构建与现代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结构合理、品牌鲜明、多元开放、均衡发展”的“晋江品牌”中等职业教育新格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相关镇(街道))

      (二)坚持学生第一,促进全面发展

      1.强化落实“五育并举”。丰富学生德育活动和体验,构建和完善幼小初高一体化德育管理体系,系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养成教育、劳动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打造校外教育和研学实践活动“大课堂”,全面加强体验式德育。建成一批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等工作,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抽测,确保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达标。依托少体校,推动体教融合。深入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工作,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0个。抓好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工作。积极推进全国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工作,运行完善“晋江智慧美育平台”大数据平台。常态化开展普及性艺术技能竞赛、美育特色项目,开发美育课程资源,力争培育优秀教学成果50个、名师工作室20个、高水平美育实践基地15个。深入推进高雅艺术和地方戏曲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非遗传习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持续推进学校心理辅导室项目建设,扶持建设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优化劳动课程设置,积极建构劳动教育体系。举办“劳模进课堂”“工匠进校园”活动,推动综合实践校内外合作。强化市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拓展劳动教育内容,遴选一批市级特色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市教育局、体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

      2.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要求。全面组织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学习,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大力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系统推进课堂教学变革,推动跨学科学习等新要求落地。全面组织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创新质量监测办法,建立监测成果应用机制。细化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细则,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水平,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践。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数据库,使教育质量数据更直观进入管理视野。打造“5G+专递”课堂,缩小城乡学校质量差距。拓展优化学校课程建设,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责任单位: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

      3.强化教研引领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取向,创新教师培训内容、模式、手段,优化教师培训管理平台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统筹各种培训资源和研训活动,提高教师研训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强化课题研究和管理,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抓实校本教研,提升教科研品质,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视导机制,建立教研帮扶机制,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深化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及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切实提高研训水平。建立健全教研员动态管理机制,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重点学科名师,加快学科带头人队伍和学科团队建设,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推进幼小初高一体化管理和研究,构建纵向衔接、学段贯通的教学机制。(责任单位: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

      4.强化家校共育共进。坚持“校内保障”与“校外治理”双向发力,加强家校协同育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发挥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家长委员会制度建设,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建设。注重家风建设,发挥家庭第一课堂作用。推动建设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系统培训专兼职家庭教育指导师。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公益性“家长学校”,真正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格局,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氛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妇联、教师进修学校、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

      (三)增强教师素质,提升育人水平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思想引领,实施“双培养工程”,持续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等活动。强化红线意识和考评监督,建立晋江市教育系统师德失范信息库,完善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和通报警示制度。正确区分教师正常履职与师德失范界线,维护教师正当权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人社局)

      2.优化师资均衡配置。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加强市域内中小学教师统筹管理,加强存量教师学科结构调整优化。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推动市区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岗位聘任等方面向交流轮岗人员倾斜。优化职业教育校企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和企业“访问工程师”到职业院校进修制度。实行城乡统一按省定编制标准配足中小学教职工,逐步有序推进教师招聘工作。实施晋江市“百千”教育人才引育计划,拓宽渠道,创新途径,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

      3.不断提升教师能力。实施晋江市“三名”培养工程、校级干部“领航计划”、校级后备干部“苗圃计划”,打造名师名校长集群。积极实施“1358”新教师培养计划,梯级培养机制。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持续开展全市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改进和优化名师工作室建设。继续实施初高中教师学科培训。优化乡镇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启动教师培训课程本土资源库建设,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区域教师培训培养新形态。(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教育局、人社局、教师进修学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各镇(街道)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部署基础教育重大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基础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各相关单位要始终坚持育人方向,统筹谋划,强化日常调度、工作督导和任务落实。

      (二)加强政治建设。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正确的政绩观。强化学校领导班子政治建设,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聚焦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主责主业,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三)加强经费保障。把教育投入作为支撑晋江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一是完善财政教育基本保障机制。公办学校建设项目资金由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按5:3:2比例分担,对教育项目多、投入大的镇(街道)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二是健全教育优先投入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大力弘扬社会捐资助学的传统,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基础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的投入保障,加大对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三是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机制。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参与办学新路径,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参与举办职业、学前教育,增加优质学位供给,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四)加强考评督导。强化教育督导,将基础教育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对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评的重要内容。注重教育督导和评价监测结果的运用,对履职不力的镇街、部门和学校强化问责、限期整改,对履职成效明显、实绩突出的给予奖励。

      (五)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宣传方式,积极宣传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和措施,扩大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的氛围。各部门、镇(街道)、学校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和成果,通过举行工作推进会、经验交流会、专家研讨会、成果展示会等方式聚合力,破难题,亮成果,展风采。

      附件:晋江市基础教育提升行动学校重点建设项目表

      (2023—2025)

      市有关单位:编办,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财政局、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卫生健康局、体育局、妇联、残联、高教发展中心。

      抄送:泉州市政府办公室、教育局,晋江市委办、人大办、政协办,

      教育系统各单位。

      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28日印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