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保护信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时间:2020-12-11 15:48 浏览量:

    序号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部分捆绑保护单位包含文物点 类别 批次或公布时间 所在乡镇街道 具体位置 简介
    1 俞大猷墓   古墓葬 1991320日第三批 磁灶镇 苏垵村 俞大猷(1504-1580),字志辅,号虚江,晋江河市(今属洛江区)人,抗倭名将。明嘉靖十四年(1535)武进士,官总兵,卒赠左都督。墓为夫妻合葬,占地面积约5500平方米,坐南向北。墓丘三合土构筑,长2.86米,宽2.96米,高2.38米。墓室砖砌。墓丘前立石墓碑,高2.45米,宽0.92米,上刻楷书“皇明都督虚江俞公墓”。神道两旁存有石武翁仲2尊。近年重修神道,重雕石马、石虎、石羊和石望柱各一对。
    2 古檗山庄石刻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01120日第五批 东石镇 檗谷村 古檗山庄系清末民国初年(19161918年)华侨黄秀烺营造的园林式家族陵园,面积1.7万平方米。营建时函请海内名流、书法家题咏。现存题咏石刻嵌 在“瞻远山居”、“景庵”内墙上,有近代名人有楹联11幅、匾额9方、古檗山庄全景图1方及民国6年晋江公署立碑记1方,体裁有诗、词、联、跋、赞、记等178方。题咏者有张謇、黄炎培、王大炘、郑孝胥、陈宝琛、康有为、梁启超、蔡谷仁、章炳麟、唐绍仪、吴昌硕、林纾、汪兆铭、梅兰芳、李厚基、吴增、黄仲训、大隈重信(日本侯爵)等,书法有行、草、楷、篆、隶等。
    3 星塔   古建筑 省2009年11月16日第七批 安海镇 安东村  据《安海志》载:“崇祯二年(1629)郑芝鹏建,十六年(1643)重建”。郑成功少年时曾读书于此。五层四角楼阁式实心砖塔,边长2.4米,高16.6米,层层收分,置瓦出檐,四面刻门,葫芦形塔刹。三层西面嵌明崇祯十六年(1643)郑芝鹏撰《重建星塔小引》碑1通,碑文:“夫塔以星名者,言其高接星辰,文明炳星日”。四层嵌“星塔之塔”刻石。
    4 福全所城 福全城墙遗址 古遗址 20091116日第七批 金井镇 福全村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为防倭寇而建,与永宁、崇武、金门、厦门诸城齐名。“城周六百五十丈,基广一丈三尺,高二丈一尺,窝铺十有六,为门四,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1417年),都指挥谷祥增高城垣四尺,并筑东、西、北三个月城。正统八年(1443年),都指挥刘亮、千户蒋勇增筑四门敌楼。在明代抗倭战争中发挥过重大作用。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总督觉罗满保、巡抚陈宾重修。后经1937年、1985年两次城石被拆为军事工事。现存夯土城基遗址长约2000米,宽.5米及南北水关各一个。
    无尾塔 古建筑 金井镇 溜江村 三层四角实心石塔,残高8.6 米,条石砌筑,底边长3.4米,向上逐层收分。二层各角雕方柱,中置堵石。三层四方合石,中空并穿透一直径0.2米的圆洞,洞口朝东南。有适量风力通过圆洞,会发出低沉嗡鸣声,可为大风报警。塔顶只存一圆形鼓石,塔刹已圯。
    福全城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金井镇 福全村   南面崖石上有明代摩崖石刻9处:楷书“天子万”,字径0.50米。楷书“元龙山”,字径0.45米。楷书“山海大观”,字径0.4米。诗刻,字幅1.07×0.47米,字径0.035×0.035米。楷书“海山深处”,字径0.33米。“桃源洞”,字径0.13米。“仙足迹”2处,一处长0.78米,宽0.36米;另一处长0.3米,宽0.12米。
    留从效庙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金井镇 溜江村   宋代始建。现建筑民国时期建。祀广泽尊王(留从效)。庙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坐北向南。大殿建筑面积约90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庙内有宋代覆盆柱础。庙前石柱辉绿岩质,上粗下细,上刻柱联“神降彭城参日月,忠扶宋室保河山”。庙外有宋代辉绿岩石门礅1对、方首石栏杆柱16根和界石碑1通。
    5 东石寨 东石寨 古遗址    20091116日第七批 东石镇 第二社区 清初,郑成功在此安营扎寨,整军练武,由施琅、冯云、黄梧等人分守。东石寨依山临海,平面呈长方形,现存石砌寨墙长30多米。有两个寨门,为清康熙十六年(1677)建,东“得胜门”,西“镇海门”,现仅存石门额。寨内有郑成功操练水师的水操台,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四周石栏杆。寨内一石耸立,上方横刻楷书“棣径”,中部竖刻楷书“丹心”,相传为郑成功所题。
    白沙城遗址 古遗址 东石镇 白沙村 郑成功抗清时,曾以东石寨为指挥所,白沙村为主要屯兵基地。顺治十二年(1655),郑军与清兵在这一带激战。白沙滩头(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是双方争夺要地,故称“三日清、五日明”。现尚存白沙城残墙、国姓井和饮马槽,并屡有刀、戟、炮等兵器出土。
    6 东石玉记商行建筑群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2009年11月16日第七批 东石镇 第四社区 东石玉井房蔡氏三兄弟,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开创“玉记商行”成为富户,光绪年间(1875~1908)在东石港附近扩建商行,现存大厝8座和栈房2座。
    历史上东石港对台贸易兴盛,各姓都有族人衍台。清代东石蔡氏往台湾谋生的,占族人半数。玉记商行建筑群,是闽台商贸密切往来的见证。
    7 五店市建筑群 庄氏家庙 古建筑 省2013年1月28日第八批 梅岭街道 五店市 庄氏家庙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几经维修。坐南朝北,前后两进,建筑面积925平方米,面阔七间,抬梁式梁架,硬山顶。
    蔡氏家庙 古建筑 蔡氏家庙,始建于宋熙宁年间(1068—1077),几经维修。坐南朝北,由照璧、石埕、下落、庑廊、顶落等组成,建筑面积537平方米,主座面阔五间,砖石木结构,硬山顶。
    庄用宾故居 古建筑 庄用宾故居始建于明代中叶,几经维修,砖石木结构,面阔五间,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为三落带左护厝的“皇宫起”闽南红砖大厝。
    三角内朝北大厝 古建筑 三角内朝北大厝,1935年建,坐南朝北,由外埕、下落、榉头、上落、梳妆楼、后轩、西护厝等组成,建筑面积512平方米,面阔五间。
    8 石井书院   古建筑 省2013年1月28日第八批 安海镇 成功西路 因祀朱松、朱熹父子,又名“朱祠”。宋嘉定四年(1211)建,现存为清代建筑。坐北向南,由仪门、庑廊、拜亭、大成殿等组成,占地面积932平方米。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柱,抬梁、穿斗式梁架,歇山顶。附属文物有宋代“杏坛”碑、明弘治《重建鳌头石井书院记》、清乾隆《重修启贤祠》等碑。
    9 长顺建筑群   古建筑 省2013年1月28日第八批 龙湖镇 南浔村 “长顺”系清代里人施至扇在台湾鹿港的商号,经商发达后于清光绪八年(1882)回乡营建,由大厝、公妈厅、当铺和通瀛书舍四组建筑组成,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开有池塘、沟圳通海,小船可运货至厝前石埕。大厝由前厅、主堂、后楼和右护厝等组成,主堂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顶。公妈厅由前厅、主堂和右护厝等组成,主堂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顶。当铺由前厅和主堂组成,主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顶。通瀛书舍前带花圃,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墙体承檩,硬山顶。此建筑群为泉台商易交流的见证。
    10 钱头状元第   古建筑 省2013年1月28日第八批 池店镇 钱头村 又称吴鲁故居。清光绪年间(1875—1908)建,坐北朝南,自东向西分别由状元第、宅院、书房三组并排建筑组成,厝与厝之间隔有防火巷,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状元第由下落、两侧厢房、正落、后落等组成。正落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顶。宅院由下落、两侧厢房、正落等组成。正落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顶。书房由下落、左右厢房、学堂厅等组成。学堂厅居中,面阔一间,进深三柱,抬梁式,单檐歇山顶,供塾师讲学;余为学生住所。吴鲁(1845—1912),字肃堂,号且园,清末著名爱国诗人、教育家,清光绪十六年(1892)状元。
    11 石鼓庙乡约碑   石窟寺及石刻 省2013年1月28日第八批 梅岭街道 青阳石鼓庙乡贤祠内 明万历十六年(1588)立。花岗岩质,高2.62米,宽0.91米,篆额“青阳乡约记”,字径0.11米。碑文楷书直下21行计965字,字径0.04米,记述里人庄用宾制订乡约,改变乡俗的经过,四川布政使洪富撰。
    12 陈清机宅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2013年1月28日第八批 安海镇 石狮巷 1929年建,坐东北朝西南,为面阔三开间前后两进左侧带两层枪楼的“皇宫起”闽南红砖建筑,占地面积658平方米。石、木、砖等雕刻装饰精美,保存有于右任、林森、杨树庄等名人题刻。陈清机(1881—1940),福建著名侨领,中国同盟会员,1911年11月7日组织发动“安海暴动”,为福建辛亥革命元老,民国成立后,提出“实业救国”,对祖国和家乡建设多有贡献。
    13 围头“八·二三”炮战遗址 毓秀楼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2013年1月28日第八批 金井镇 围头村 1958年8月23日福建前线解放军与台湾金门驻军展开炮战,炮战持续22年,直至1979年1月1日停止。围头村作为炮战的主阵地,保留有许多战地遗迹,主要有毓秀楼、安业民烈士纪念碑、达屋楼、一号防炮洞、一号碉堡等。毓秀楼,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为二层中西合璧式钢筋混凝土建筑,“八?二三”炮战中遭炮击,外墙、围墙弹孔累累。安业民烈士纪念碑,1958年立,坐北向南,方形五层花岗岩石座,上立高1.7米、宽0.8米石碑,正面镌刻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朱德同志题词“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永垂不朽”,背面刻安业民烈士生平简介。安业民(1939—1958),辽宁开原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海岸炮兵,在“八?二三”炮战中英勇牺牲。达屋楼,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旅菲华侨建造,坐北朝南,三层砖石结构西式楼房,其中第三层于“八?二三”炮战中毁坏。一号防炮洞,在“八?二三”炮战中,围头村先后建造了十多个防炮洞作为战时防空、防炮应急避难场所,其中一号防炮洞长35米、宽2.5米、高2.5米,曾发挥保护全村近十分之一人口生命安全的重要使命。一号碉堡,位于围头海角“火船头”高地,曾是守护与观察台湾海峡与金门岛海空的重要军事前哨。
    安业民烈士纪念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达屋楼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一号防炮洞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一号碉堡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