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12月28日在晋江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晋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明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一年来,市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深入开展“三提三效”行动,以“五个年”活动为主抓手,扎实推进“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承压奋进,艰辛突围,取得新的成效,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3200亿元、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亿元、同口径增长6.1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增长5.0%。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保持全国第四,跻身II型大城市行列。
这一年,我们接续弘扬“晋江经验”。统筹推进22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和78个集成改革项目,启动国家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高规格举办福建省弘扬“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晋江经验”与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多位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亲临晋江视察指导,晋江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央主流媒体报道焦点。
这一年,我们从容应对多重考验。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尽锐出战打赢艰苦卓绝的“0313”疫情,迅速扑灭局部爆发的“0817”疫情,快而有序控住多链并行的“1124”疫情,平稳落实“二十条”“新十条”措施。统筹经济运行调度,精准助企纾困,高效复工复产、满产达产,逆周期增资扩产、提质强产,有力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实现高基数下的承压增长。
这一年,我们聚力推动“强产兴城”。确立“数智转型”核心发展战略,启动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获评全国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县(市)。通过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验收,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完成“全市一区”改革,3万亩综合产业园区组团式铺开建设,百万平米产业空间拔节生长。开展“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实施281个城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超200亿元,一批重要通道和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建成投用,全市域夯实网格基础,城市更加安全、更有韧性、更具品质。
这一年,我们用心创造品质生活。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入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示范点,福大晋江校区正式获批,清华附中晋江学校实现小初高一体化招生办学,高端公共服务更加触手可及。高质量办成22件为民实事、144件民生微实事,暖心保障疫情期间群众生活,社会救助工作获全国先进,高水平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年度考评,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一年来,我们把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分解为162项工作项目,全力推进落实。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因时因势施策,经济稳中向好。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打好“政策+服务”组合拳,抓好“两稳一保一防”工作,经济大盘保持稳定。纾困措施精准直达。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一企一策促发展”活动,出台75条稳增长措施,为企业减负超50亿元,兑现政策资金24.9亿元,保障中小微企业融资超10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5万户、规上企业315家、限上企业267家。项目投资逆势增长。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200亿元,实现固投增长9.4%,山姆会员商店、华润东大医药等208个项目签约落地,恒安二期、百宏年产33万吨差别化化纤等110个项目开工建设,渠梁二期、利郎物流园等109个项目建成投产。两个“保交楼”项目复工建设。外贸出口稳中提质。举行“买全球·卖全球”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大会,启动跨境电商全球开店综合服务平台,开通2条国际航线,启用围头港公共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提高出口信保补助,组织外贸“微展会”“代参展”、包机参展,开展千企万品出海行动,对RCEP新市场出口突破280亿元,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增长12.5%,陆地港片区纳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开展“爱晋江·欢乐购”等系列促消费活动,举办食交会、晋江鞋服超级产地云展等线上线下展会,五店市获评首批国家旅游休闲街区,万五商圈获评省级夜间经济示范区,社消零售总额超1670亿元,居全国县域首位。
(二)多维赋能升级,产业提质增效。坚持集群赋能、科技赋能、数字赋能、园区赋能,深入开展“开放招商科技创新项目落地攻坚年”活动,“一产一策一专班”加快转型升级。集群优势更加明显。实施108个强链补链项目,落地82个增资扩产项目,产业链供应链稳中见韧,磁灶获评“中国陶瓷名镇”,运动鞋原辅材料成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比增超20%,新增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15家、海交所挂牌企业8家。创新动能加速成形。承办全国机器人大赛、全省石墨烯大会,投用国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获批省级高端绿色鞋服制造业创新中心,落地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增长27.2%,高新企业保有量突破640家、净增超230家,新增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级技术转移机构3家,引育高层次人才340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至15.34件。数字赋能加力推进。出台产业数字化转型12条措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16条措施,承办全省产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会,引进2个数字化服务平台,分行业打造14个标杆项目,推出7个应用套餐,带动4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数字经济规模预计达1780亿元、占GDP比重56%。产业空间重构升级。完成经开区专业园整合交接,组建160亿元晋园发展集团。完成工业用地调查,摸清工业用地“五笔账”,构建园区标准化建设“1+N”政策体系,14个综合产业园区启动建设,2300亩工业用地提容增效,建成产业空间超150万平米,规上企业入园率提高到41.5%。
(三)统筹城乡建设,城市品质更优。划定国土空间“三区三线”,控规覆盖面积达60平方公里,蝉联全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综合绩效优异县市。城市建设加快步伐。晋东、高铁、科创、紫帽四大新区实施项目25个、完成年度投资53亿元,5个安置房项目竣工验收。池店、安海、英林等片区更新完成征迁。“聚城畅通”工程加快推进,建成福厦客专晋江段、二重环湾一期、东部快速路一期等重要通道,开工世纪大道南延伸工程。城市配套不断完善。实施155个基础设施项目,新增变电容量5万千伏安,5G信号覆盖城乡主要区域,打通12条污水“断头管”,中水回用率达62.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初验率达67%。完成18条重要通道景观提升。实施最严环卫考评新规,城市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扎实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8个流域水质提升工程,完成“蓝色海湾”综合整治5892亩、互花米草除治2318亩、松材线虫病防治926亩。植树造林4100亩,新增绿地面积140公顷,修复矿山生态328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04%。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成立市乡村振兴促进会,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乡贤促振兴”行动,村企合作、乡贤捐赠金额超20亿元。鲍鱼、胡萝卜育种取得重大突破,高标准农田入库达6.92万亩。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首超2.5亿元,共享型集体经济、乡村治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型,“五个美丽”建设成为全省典型,磁灶、英林获评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镇,金井获评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湖尾村获评国家美丽休闲乡村。
(四)聚焦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审批改革深化拓展。推出“晋心晋力”营商服务品牌,启动“1610”品牌成长工程。落地省级“一业一证”试点,“免证办”服务获全省推广,新增“省内通办”事项37个、“跨省通办”伙伴县(市)4个,“一件事”集成套餐基本覆盖高频领域。创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容积率等做法,出台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办法,推行工业项目“四证同发”,实现“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多评合一模拟审批”、简化提容增效报建程序等经验获全省推广。要素改革有力破题。发布50亿元产业母基金,入选全国首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推行建设用地全流程监管和亩均效益评价,获批用地5100亩、用海770亩,挂牌成交泉州首宗历史围填海项目使用权。创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出台村镇集合式住宅试点导则,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为全国先进,宅基地改革做法获农业农村部推广,农村金融供求对接机制入列全国农村改革典型案例。国企改革扎实推进。完成市属国企第三轮整合重组,形成22家一二级国企为主体的国企架构,新增AAA主体评级企业1家。实施国企实体化项目104个、完成投资150亿元,资产总额超1900亿元。
(五)突出普惠共享,民生质量更高。市财政投入115.7亿元,用于民生领域,占本级支出80.7%。“四帮四扶”166户困难家庭。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开设5个零工市场、2个技能培训输送基地,稳定岗位25万个。新增优质学位1万个,智能制造学院、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二期开工建设,晋江一中、养正中学获评全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通过省级验收,进修学校通过省级示范性评估。实施55个公卫补短板项目,建成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改造提升120急救中心,新增托育位2229个,上海六院晋东院区开工建设。新增养老床位470个,建成3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1个长者食堂。主题电视剧《爱拼会赢》在央视黄金时段热播,获国家“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非遗展示馆正式开馆,金交椅山窑入列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南天寺保护修缮荣膺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梧林入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落户全国电竞大赛、中超中立赛区、WCBA常规赛区,获评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实现全覆盖,生产安全事故数、亡人数分别下降34.8%、41.7%。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电信诈骗案件比降41.3%,破案率提升3.25个百分点,392件治重化积案件全部化解。超额完成粮食播种任务,守牢粮食和食品安全底线。民族宗教、统计档案、防灾减灾、对口帮扶、老干老龄、工青妇儿、红十字、残疾人、退役军人、国防双拥、海防管理等各项事业加快发展。
(六)加强自身建设,效能不断提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履行意识形态责任制。深化依法行政,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修订市政府工作规则,推动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0.2万条。高效办理人大建议258件、政协提案207件,满意率、基本满意率100%。坚持过“紧日子”,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压减5%。加强效能督查、政务督查、绩效评估和审计监督,政府工作执行力、规范性持续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多轮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等两难多难考验,我们主动作为,砥砺攻坚,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在于海内外500万晋江人不断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戮力同心、拼搏奋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晋直属单位、驻晋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向企业界人士和来晋创业务工人员,向关心支持晋江发展的海内外乡亲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是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转型仍在爬坡过坎,产业链高端环节偏弱,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比偏低,资源要素日益趋紧,空间不足与效益不高并存。二是城市短板仍然明显,中心城区功能集聚不强,亟待加快连片发展,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社会治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还不够高。三是一些政府公职人员思想破冰不够,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对此,我们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挑战与机遇并存。尽管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我们要看到,晋江作为县域排头兵,有“晋江经验”引领的独特优势;有“爱拼敢赢、敢为人先”的人文优势;有经济韧性强、活力足、底盘稳的基础优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没有改变,这是我们最大的信心和底气。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念,迎难而上,顶压前行,我们一定能够战胜风险挑战,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根据市十四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四个更大”重要要求,聚焦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落实“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全力攻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主力领军、共同富裕县域范例“三大战略目标”,加快构建“一三一三七”发展格局,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晋江实践,谱写“晋江经验”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7.6%、本级收入增长5.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按照市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治理现代化,奋力“追赶、突破、引领、提升”。“追赶”就是要坚持目标导向,强化“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危机意识,全力对标赶超,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发展的速度赶上来。“突破”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聚力攻坚,全力破解要素制约、空间瓶颈、社会治理等一批事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难题,突破一批事关晋江长远发展的重大引领性项目,争创发展新优势。“引领”就是要坚持扛旗领跑,强化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树牢争创一流的责任意识,每个领域都要当标杆、作示范,打造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的晋江样板。“提升”就是要坚持质量效益并重,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深度推进“产城人”融合,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跃升。重点做好6方面工作:
(一)稳增长提质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紧扣“434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基础再造,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深化产业补短行动。实施105个强链补链项目,纺织产业聚焦功能纤维和后整理短板,推进差异化锦纶、瓶片再生短纤等48个项目,推动5家后整理企业集聚入园;鞋服产业紧扣高端化、功能化方向,推进超临界鞋材、生物基鞋材等35个项目,培育10家鞋服精品工厂;食品产业突出大健康赛道,推进特医食品、冻干技术等12个项目,力争食品软包补短板取得突破;建材产业围绕绿色化、差异化方向,建设研发检测中心,推进超薄板、大规格砖等10个项目,做强陶瓷名镇品牌。深化数智转型行动。坚持“抓示范更要抓融合、抓扩面更要抓提质、抓场景更要抓链条、抓底座更要抓设施、抓服务更要抓生态”,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协作联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落地国家级纺织鞋服大数据中心、产业数字人才培训基地。引进数字化服务平台2个以上、信息系统服务商5家以上。拓展食品、建材、机械等行业数字化标杆项目10个,推出8个应用套餐,带动超5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深化协同增效行动。实施行业协会改革提效计划,拓展集中采购、人才引育、抱团参展、技术研发等服务,优化产业生态环境。依托职业装产业协同发展联盟、纺织鞋服产业链协同创新联盟、军民两用产业发展战略联盟,拓展企业订单来源,建设品牌授权中心,新增ODM企业20家,促成产能回流超35亿元。
2、大力推动新兴动能集聚壮大。按照“龙头大项目+配套保障+链式拓展”和“领军人物+大平台+技术团队+项目孵化”的发展路径,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拓展经济新增长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加快集成电路科学园提质增效和工业园建设,成立集成电路专项基金,支持晋华、渠梁两大龙头增资扩产和技术推进,促成18个项目建成投产,落地产业链项目20个以上,加快向电子竞技、智能穿戴、汽车电子等终端应用领域拓展。智能装备产业重点依托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需求,建设机加工共享中心,推进智能化成套设备、机器人自动码垛等11个项目,对接引进精密模具、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补短板项目。医疗健康产业重点引进医用同位素、肿瘤先进粒子治疗设备、新希望生命科技园等龙头项目,设立生命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向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设备、可穿戴医疗器械等领域拓展。经济新增长点要立足比较优势,做好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体旅经济等文章,培育新增长空间。重点以建设国家沿海渔港经济区为抓手,推进50个海洋经济项目,启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规划建设5000公顷海洋牧场,成立港口公司,开工金井围头一级渔港,加快深沪中心渔港、东石白沙渔港建设,完成省级海洋经济示范县建设任务。实施30个节能改造项目,深化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企业10家。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体旅融合,争设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举办第二届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扩大国际国内品牌赛事效应,策划10条精品旅游线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3、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发展服务型经济、平台型经济、流量型经济,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高起点建设鞋纺城二期,升级改造旧鞋都成品鞋市场,建设国际网批中心、选品中心,支持龙头企业申报期货交割仓库,构建区域商贸物流集聚地。落地设界时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打造全球运动休闲时尚设计长廊,提升国际工业设计园运营,激发工业设计、文创产业活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存贷款余额增长13%以上,创建省级共富金融示范区;举办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成立全国股转系统和北交所晋江服务基地,新增上市挂牌企业8家以上。高效运营国际会展中心,办好鞋(体)博会、家博会、食交会,加快构建“会展+”产业生态圈。有序推进土地出让,加强楼盘建设监管,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4、大力推动消费投资提质增长。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进一步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厚植内循环发展动力。挖掘城市消费潜力。开展消费提质升级十大行动,举办百场展会节会,培育做强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品牌经济,推动社消零售总额超1780亿元,建设闽西南区域消费中心。打造国潮名品之都。深入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开启新国货、新国牌、新国潮“三新”运动,鼓励本土品牌与电商龙头合作,布局推广“商店+电商+零售服务”模式,探索建立品牌营销服务中心和超级品牌集合店,提升“晋江造”市场占有率。扩大项目有效投资。搭建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平台,实施1065个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超1300亿元。坚持开放招商,充实招商服务中心力量,组建国有招商公司,签约项目超220个、总投资超1500亿元。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开展项目前期攻坚,滚动推进“征迁扫尾清零”,建立要素保障联动机制,完成用地报批4000亩以上、用海报批1000亩以上。
(二)强平台优生态,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面向产业主战场,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
1、提升教育强市内涵品质。推进第三轮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实施98个教育项目,新增优质学位8000个,缓解中心城区教育供需矛盾。争创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17所以上,加快高中阶段提质扩容,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健全高质量教育体系。持续落实“双减”工作,新增38个学生心理辅导室,建设9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室、5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新改建10个中小学自办食堂,强化校园用餐管理,让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增强科研平台策源功能。加速“一廊两区多平台”落子布点,加快智能制造学院建设,开工福大晋江校区二期,落地福大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省创新实验室。完善科研平台考核机制,创建国家级高端绿色鞋服创新中心,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促成科技型企业与科研平台共建实验室5个以上。加快双创载体建设,引进专业运营商,新增孵化载体1万平米。建设三创园“中试+创新工场”,创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3、突出科技型企业核心地位。像抓规上企业一样抓科技型企业,探索企业创新积分评价,完善专项扶持政策。深化规上企业“三个覆盖”工程,力争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研发活动覆盖率超30%,企业研发机构增至160家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7件以上。优化高新企业培育机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高新企业保有量突破750家。健全企业研发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研发总部,认定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5家以上,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40个。
4、强化人才团队关键支撑。扎实推进全省人才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深化科创人才集聚行动,组建人才创投基金,投补结合构建“团队+基金+赛事+孵化器”四位一体模式,遴选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10个以上,引育高层次人才500名以上,选任科技特派员150名以上。深化硕博人才倍增行动,引育硕博人才1600名以上。深化技能人才振兴行动,举办全省运动鞋设计技能大赛,建设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建成开发区产教融合基地,培养技能型人才4000名以上。引进中高端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施“引才合伙人”项目,多维度柔性引才,让晋江成为各类人才的创新之地、圆梦之地、向往之地。
5、扩大创新生态聚合效应。推动泉州高新区五里园提质增效。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展示交易中心,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暨海峡科技大市场,高水平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高效运作产业母基金,构建“1+N”产业基金体系,各类股权投资基金规模突破百亿。办好海峡杯系列创新赛事,深化“百企进平台”活动,引进2家技术转移机构,培训技术经纪人300人次,开展成果对接50场次,新增产学研合作、技术服务项目400项以上,转化科技成果300项以上,登记技术合同超1.7亿元。
(三)强功能提品质,打造名副其实的II型大城市。立足城市新起点,坚持“产城人”融合,突出宜居韧性智慧,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加主动融入泉州海丝新城和闽西南协同发展,推动城市综合平台跃升。
1、系统完善规划体系。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地位,突出规划管理的严肃性和内在延续性。按照“强主城优辅城”策略,系统完善城市发展规划,推动以主带辅、主辅联动。重点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建设自然资源一体化平台,制定城市功能布局、综合交通、产业空间、村庄发展等专项规划,推动城镇开发边界内控规覆盖率达70%以上,实现114个“应编尽编”村庄规划全覆盖。启动总体城市设计,完成4个重点片区城市设计,高水准打造地标式建筑,塑造重要节点城市意象。
2、做强做优中心城区。坚持环湾向湾,以“强功能”为导向,集中力量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打造“产城人”融合样板。以高端资源为牵引,带动功能集聚。提速智能制造学院、安踏全球设计研发中心、高端智能工厂等优质项目建设,加强滨江商务区招商运营,策划国际鞋艺小镇、城市“时尚T台”,带动总部经济、研发设计、高端商务、高端智造等城市业态功能集聚。提速上海六院晋东院区建设,完善清华附中周边配套,推进晋江一中、养正中学、季延中学集团化办学,带动公共服务功能集聚。以重点片区为载体,推动连片发展。推进晋东新区、池店中片区、紫帽片区61个项目,加快功能开发和产业植入,连片打造晋江南岸环湾智造商务中心。推进科创新区13个项目,做好行政中心区、罗山中片区策划研究,完成梅岭中片区征迁,以世纪大道为轴带,联动三创园、洪山文创园以及沿线商圈,连片打造科创活力走廊。推进高铁新区12个项目,完成福厦客专泉州南站和集散通道系统建设,强化高端服务业导入,串联晋江机场,连片打造空铁联动门户。做好城西片区、葫芦山文教园策划研究,有序推进会展中心周边区域开发,连片打造展贸物流集聚区。以“微更新”为抓手,重焕老城区活力。全面梳理城市肌理,针对高密度的老城区,坚持“留改提拆建”并举,在现状基础上,立足空间梳理、配套完善、安全提升、环境优化,推进14个更新项目,重点打造陈埭空间治理样板,深化阳光片区“微更新”,改造49个老旧小区,组建3个新型社区,建设3个完整社区,构建“15分钟生活圈”。
3、做精做特两大辅城。因地制宜推动辅城差异化特色发展,与主城协同互补、高效联动。晋西辅城重点推进世纪大道南延伸暨北环片区5个项目,前瞻布局城际轨道站点TOD片区,开展三里街片区综合整治提升,加快集成电路工业园开发,加强安海、东石等镇协同融合,大力发展空港产业配套、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疗健康等业态,打造南翼新城核心区。晋南辅城重点开展多层次主辅联系通道规划研究,实施英林镇区更新7个项目,改造提升G228滨海旅游风景道,完善福大晋江校区周边配套,发挥渔港经济区带动效应,大力发展科教研学、纺织服装、海洋生物、文体旅融合等业态,做精特色小镇,打造滨海科教旅游带。
4、畅通内外交通体系。对外层面,促成福厦客专通车,配合做好城际轨道R1线、东海通道等前期工作,完成机场扩能改造,加快空港物流园建设,争取动车站开通货运场站功能,加速打通对外交通“大动脉”。市域层面,围绕完善“三环七射”快速路网,加快推进“聚城畅通”,做细晋光路快捷化、双龙路改造等项目前期,开工建设晋新路快捷化、池峰路南延伸,加快推进一重环湾西滨段、世纪大道南延伸工程,建成晋江南高速连接线、刺桐大桥-江滨南路节点改造等项目,加快快速通道成形成网。市区层面,实施26条市政道路项目,完善重点片区交通配套,打通一批断头路,提高城市路网通达性。
5、坚持智慧精细管理。开展城市体检,完善城市数据底座,建设实景三维晋江、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搭建城市大脑,推进“一屏统览、一网统管”。实施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新增变电容量36.6万千伏安,加快热电联产机组扩建、燃气电厂二期、闽投储能二期建设,改造老旧供水管网10公里。建设路面充电桩500个,实施公共自行车无桩化升级。搭建智慧停车监管平台,新增智慧停车泊位3000个。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造城市垃圾收运系统,完善垃圾处理费征收机制。开展2条重要通道环境整治,提升14条道路绿化景观,完成晋江南岸夜景照明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巩固文明城市常态创建成果。
6、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实施30个大气减排治理项目,推进制鞋行业有机废气治理,完成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提升整治。实施78个河长制项目,建成西南片区尾水排海工程,开工10个环保基础设施项目,铺设污水管网2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初验率提高到80%。完成西畲铸造行业整合搬迁,推进小微企业危废收集试点,整治废弃石窟5个。落实林长制责任,深化“绿满晋江”三年行动,新增造林3000亩,复绿裸露山体300亩。实施一批“百姓园林、山水园林、文化园林+门户廊道”项目,建设10个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加快推进九十九溪田园风光项目,建成紫湖郊野公园,提升罗裳山—华表山—灵源山慢行福道,打造更多生态自然的绿色休憩空间。
(四)抓改革促开放,打响最优营商环境品牌。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进一步破除发展制约,提振发展信心,快速激发全力拼经济的动力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1、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晋江的发展成就,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民营企业家贡献重大。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坚持“晋江经验”为引领,一如既往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我们自己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全力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当好最坚强后盾。落实组合式税费政策,修订新一轮经济鼓励扶持措施,“第一时间+顶格优惠”直达企业。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开展市场主体倍增行动,建设工业运行监测系统,全力帮企业稳资金、稳预期,抢订单、拓市场,有效避险纾困,新增培育市场主体5.5万户、规上企业400家、限上企业280家。深化龙头企业培优扶强工程,办好领航混沌创新班,扶持腰部企业成长,新增培育产值超50亿元企业2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
2、更大力度推动改革赋能。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开设企业政务服务线上专区,开展4个高频服务领域综合窗口试点,实行“一窗式无差别受理”,推行工业项目“五证同发”,试行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对单位工程实行单独竣工验收。开展国企提质增效攻坚专项行动。启动分类管理改革,大力引进高级职业经理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144个国企实体化项目,探索市属国企与大型央国企、产业基金、工业地产等合作,引入外部资金和优质资源,参与城市更新、园区建设、产业发展,以项目运作培养自有团队,打造核心业务品牌,新增AA+主体评级企业1家。深化农村改革试点。加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稳慎开展国家农村土地“两项试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等试点工作,实施20个集合式住宅示范项目,激发农村有形资产、无形资源。推进供销社改革。抓实“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开展“五联供销”行动,整合组建大供销集团,筹建供销合作发展基金,新增20个供销为民服务点,完善市镇村三级现代化流通服务网络,构建供销冷链物流、再生资源回收开发利用体系。
3、更大力度重塑高品质发展空间。坚持亩均、平米论英雄,纵深推进空间腾挪盘活。开展经开区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强化“全市一区”内部联动,推动从“物理空间改造”转向“产业生态构建”,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编制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高起点建设14个综合产业园区,推进127个产业项目、38个配套项目,完善研发、设计、检测、供应链金融、邻里中心等功能,建成6个微工业园,新增产业空间超700万平米,集聚入园优质企业100家以上,整体构建高效供应链体系。开展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因地制宜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试点,建立低效用地数据库,按照相邻镇域、连片整治思路,策划推进一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政府收、市场换、司法拍、异地挪、低效提”等模式,分类盘活低效用地4000亩以上。划定工业产业区块线,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探索以工业为主导功能的混合产业用地出让。上线亩均效益评价大数据平台,强化“优质精扶、低效倒逼”。
4、更大力度推动开放发展。开展综保区提质增效行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争取纳入自贸区扩区范围,探索培育跨境金融、离岸贸易、融资租赁等新业态;高水平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大高端零部件、先进装备和原辅材料进口,打好“保税+自贸+进口贸易创新”组合拳,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市场采购全国通关一体化,落地预包装食品出口试点,力争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超225亿元。支持建设电商品牌孵化中心、直播选品中心,培育跨境电商自主品牌,联动国内外直播平台、网红达人、本地供应链,打造“晋江造”全球电商直播中心。开展“聚侨力、走出去、拓市场、稳外贸”专项行动,多渠道助力企业跨境出海,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和RCEP市场。深化港澳台交流,加快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建设,支持金门供水工程创建国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深化国际友城交往,拓展海外朋友圈。
5、更大力度汇聚侨资侨智侨力。深化实施“留根”工程,评选一批侨乡文化名镇名村,做精晋籍侨领个人侨史馆,完善涉侨文化展示平台。开展“我乡我情”“精英故乡行”等交流活动,增进与侨二代、侨三代情感交流,涵养新生代华侨资源。发挥侨商优势,共建新型海外仓、海外展销中心、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平台,探索“两国双园、两港多区”联动模式,构建海外营销网络和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海外青年创业服务平台,策划华人华侨经济文化园,搭建吸引侨亲头部企业、人才团队、跨境资金回流的高能级平台,把“晋江人”优势转化为开放融通优势。
(五)补短板提质量,推动优质民生均衡可及。聚焦群众对共同富裕的美好期盼,从细处着手、从小事做起,强化民生保障,让城市更有温度、市民更有幸福感。
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开展居民收入“扩中提低”行动,落实援企稳岗减负政策,新增城镇就业2.15万人,稳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健全分级分类救助体系,“四帮四扶”200户困难家庭。出台慈善捐赠指引,探索“互联网+慈善”,打造“弱有众扶”救助大格局。深化长护险试点,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新建2个敬老院、10个农村幸福院,完成500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争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市。开工殡仪馆迁建项目。实施一二级残疾人和失能老人住所火灾报警逃生保障工程,完成50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3400套,让新市民和青年人安居乐业。
2、强化卫生健康保障。实施23个医疗卫生项目,提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优化调整学科、专科布局,提高县域就诊率、住院量,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支持市医院创建三甲医院,高标准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施中医院扩容工程,提升三甲中医院建设水准。启动第二医院改扩建,深化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合作内涵。加快镇村一体化卫生所建设,建强“村医、校医、厂医”三支队伍,健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夯实医疗网底。设立医卫学科建设与人才发展基金,出台医卫人才专项政策,引进医疗人才250名以上。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建设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治理体系。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优化措施,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强化老年人、基础性疾病人员等重点群体保护,着力保健康、防重症。
3、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百企帮百村、乡贤促振兴”行动,设立“乡村振兴日”,鼓励镇村两级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和基金会。做强“五色”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休闲农业重点县。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带动70个以上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深化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创建2个整镇推进“五好乡镇”,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支持革命老区村发展,加强对口帮扶工作。
4、坚持以文塑城惠民。深耕世界遗产内涵,启动安平桥修缮,深化龙山寺周边环境整治,系统保护安海湾及大盈溪西岸生态,串联打造安平桥世遗公园;启动草庵文旅街区建设,丰富龙泉书院内涵,串联打造草庵世遗公园;提升泉州古代外销陶瓷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开展梅溪综合治理,串联打造金交椅山古窑址世遗公园。搭建文物保护智慧化平台,推进国保、省保“三防”建设,修缮10处文保单位、5处历史建筑。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设立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实践点,开设5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响七大文化品牌,打造主客共享的美好文化生活。
(六)抓源头强基础,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坚持底线思维,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更好统筹安全与发展,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1、夯实“网格+网络”治理。充实配强网格员力量,加快“网格+警格”一体融合,压实雇主、房主、户主自治责任,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推动资源力量下沉、服务事项延伸,提升“一网统筹、单元自治”能力。升级智慧网格信息平台,强化功能模块系统集成、实战应用场景开发,加快社会治理向数据分析型、主动发现型转变。推进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建设,提高村级广播联动响应能力。
2、筑牢安全运行基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深化安全生产三年行动,完善基层“一委一站一队”建设,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抓好标准化提升“后半篇文章”,健全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体系,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建设高标准农田3000亩,播种粮食5.21万亩,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成“食安晋江”智慧监管平台二期,守好粮食和食品安全底线。
3、构建平安和谐家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推动人民调解穿透到户,开展“双包双挂”攻坚,深化信访积案化解。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探索智慧防控“微单元”建设,推进“综治+”治理中心实体化,深化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禁毒等专项整治,加强网约房、网络直播、密室逃脱等新业态监管,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落实国动委改革任务,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
三、全面加强新型服务型政府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市政府系统必须始终牢记“三个务必”,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强化勇当主力领军的政治自觉、历史自觉,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建设人民满意的新型服务型政府。
(一)坚定政治引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不折不扣落实各级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严格履行意识形态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按照上级和市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二)奋勇争先实干。当前,经济加速恢复重振,区域竞争你追我赶,唯有不遗余力、奋力拼抢。我们要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立说立行、快人一步。大力弘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奋斗精神,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大干快上,争创一流。大力弘扬“穿透落实、一线落实”的工作方法,“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做一件、成一件,提高末端执行力。
(三)坚持依法行政。高水平建设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政府工作始终,推进法治晋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政务公开,优化市长专线、便民服务热线办理,提高政府公信力。高效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确保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四)打造廉洁政府。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弛而不息纠治“四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强化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监管,扎牢制度“笼子”,深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坚持节用裕民,带头过“紧日子”,把更多财力倾斜到保民生、补短板上,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处,换来市场主体稳日子、群众生活好日子。
各位代表,晋江是一座承载荣光与梦想的城市,踏上新的赶考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晋江实践,谱写“晋江经验”新篇章!
晋江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 2022年12月 印
附注
(P1)“三提三效”: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
(P1)“五个年”活动:“晋江经验”20周年、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进年、城市品质提升年、开放招商科技创新项目落地攻坚年、世中运举办年。
(P3)“两稳一保一防”: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防风险。
(P3)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P4)工业用地“五笔账”:全市工业用地面积(及其中闲置、低效面积),厂房面积(及其中闲置、低效面积);工业园区用地面积(及其中闲置、低效面积),厂房面积(及其中闲置、低效面积);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入园率;如入园率提高到40%,需新增的工业用地面积、厂房面积;拟引进并落地标准园区的工业项目数量,需要的工业用地面积、厂房面积。
(P4)园区标准化建设“1+N”政策体系:“1”即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N”即园区标准化建设指南、十五条措施、亩均效益评价及应用等配套政策。
(P5)国土空间“三区三线”: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空间,分别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P5)“五个美丽”建设:创建一批美丽乡村庭院、美丽乡村微景观、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美丽田园、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典型样板。
(P6)“1610”品牌成长工程:“1”即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县市;“6”即推动“一门式”集中办理、一窗受理、一链审批、一网好办、一键办结、一网统管等六个场景落地运行;“10”即每年选取10个重点领域进行攻坚。
(P6)“一业一证”试点:优化行业准营业务流程,将市场主体进入特定行业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大幅压减审批环节和时限,简化审批手续,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
(P6)“一件事”集成套餐:整合“一件事”涉及的多项关联审批服务事项,围绕申请条件、申报方式、审核程序、发证方式、管理架构等方面进行流程再造,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口出件”。
(P6)工业项目“四证同发”:在土地完成交地手续当天,一次性发放给土地竞得人《土地出让合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四证。
(P6)“多评合一模拟审批”:由自然资源部门会同相关联合技术审查部门、技术指导单位对建设项目建筑设计方案提前介入并进行实质性审查,待项目前期手续完成后可实现工程规划许可证快速办理,助力建设项目快审批、快落地。
(P6)“四帮四扶”:帮就业、帮就医、帮就学、帮安居,扶贫困、扶老幼、扶伤残、扶志气。
(P9)“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
(P10)“4341”现代产业体系:鞋服、纺织、建材、食品4大传统优势产业;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医疗健康3大新兴产业;商贸物流、文体旅游、研发创意、金融服务4大现代服务业;探索布局未来产业。
(P13)“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P13)“一廊两区多平台”:“一廊”即世纪大道“双创”活力走廊;“两区”即科创新区、金井产教融合区;“多平台”即四大高校、九大“国字号”科研平台等。
(P14)规上企业“三个覆盖”: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发明专利“三个覆盖”。
(P17)“三环七射”快速路网:“三环”即一重环湾(晋新路)、二重环湾(晋明路-晋光路)、三重环湾(西部快速路-大深路);“七射”即凤池路-兴紫大道、双龙路、世纪大道南拓、中部快速路、东部快速路、市域8号路、西部快速路-沿海大通道。
(P18)“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P19)“一窗式无差别受理”: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一窗通办”。
(P19)工业项目“五证同发”:在土地完成交地手续当天,一次性发放给土地竞得人《土地出让合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五证。
(P19)国家农村土地“两项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P19)“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
(P19)“五联供销”行动:基地联建、产品联名、商贸联通、社企联合、社村联姻行动。
(P20)工业用地“标准地”:在完成相关区域评估及土地征收、“三通一平”等前期工作,符合“净地”要求的基础上,明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用地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并实施全程监管的可出让国有工业用地。
(P23)国保、省保“三防”建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护工程(安防、防雷、消防)建设。
(P23)七大文化品牌:提质百场文艺精品公益性演出、南音演唱节、侨乡谜会、校园灯谜赛、戏剧展演节、悦读节、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演奏比赛等七大成届次品牌文化活动。
(P23)“一委一站一队”:消防安全委员会、消防安全工作站、消防救援专职队。
(P23)“双包双挂”攻坚:落实县处级领导及属地或属事部门领导挂钩包案。
(P24)“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P24)“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P24)“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P25)“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