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1-01-22 11:28 浏览量: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1月12日在晋江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晋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文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晋江经验”引领,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全力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4.0%,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27.67亿元、增长2.7%,其中本级收入139.28亿元、增长1.0%。

      一年来,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疫情防控科学高效。非常之时非常之举。我们第一时间建立战时指挥体系。率先成立指挥部,组建“一办十三组”,调拨4.07亿元防疫经费,全域动员、全员战疫,全面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第一时间构建防控医治网络。设立市镇村企健康管理中心67个、集中收治医院6家,通过“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排查管控58万人次,核酸检测77万人次,集中医学观察2.2万人次,2月24日本土病例清零,做到医护零感染、患者全治愈。我们第一时间筹备防疫物资。海内外乡亲奔走筹集,大年初三360万片口罩驰援家乡;一批企业携手转产,大年初七第一件防护服生产下线,一个月内口罩从“一片难求”到自给充足、支援八方。我们第一时间转战常态化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精准落实“人物”同防,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复学,经济社会迅速焕发生机活力。

      (二)经济止跌回稳向好。打好“政策+服务”组合拳,稳住经济基本盘。精准帮扶纾困。聚焦打通“五难”操作链,快速出台30条纾困政策,统筹保障口罩620万片,协调用工8.6万人,率全省之先护航企业举办订货会38场,促成产能对接25亿元,争取上级纾困资金超50亿元,减免税费、兑现本级资金超40亿元,帮助企业转续贷430亿元,新增各类贷款27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由一季度下降13.8%到上半年转正,持续保持回暖向好态势。攻坚内外循环。开启家博会、体博会、食交会“双线”展会模式,交易额超200亿元。开展全闽乐购、十行百场千企万店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4000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逆势增长。举办产业直播系列活动,网络商品零售额超300亿元。上榜十大新国货之城。多维拓展外贸通道,获批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落地阿里Lazada分拨中心,开通2条国际“客转货”航线,启用国际城市货站,国际及港澳快递业务量比增49%。扩大逆周期投资。541个在建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282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53亿元,恒安、三六一、特步、渠梁等48家龙头企业加快增资扩营,新增上市企业3家,舒华成为年度A股唯一上市体育公司。抢滩布局六大“两新”基地,晋华集成电路公司实现量产,聪勤装备、利郎物流园等34个项目动工建设,国际会展中心、京通物流等51个项目投产投用。安踏科研基地、中纺院绿纤、迪瑞医疗等145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680亿元。数字化赋能加快推进,5G网络组网运营,柒牌、百宏等5G智慧工厂建成启用,SAP创新中心、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运作,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7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7家,规上企业上云普及率超80%。

      (三)办赛兴城提速提质。落实16个城市专项行动计划。高效筹办赛事。坚持“三不变三不降”备战世中运,常态运行国际中体联、中国中体协、执委办三方联络机制,如期建成30个比赛场馆,组建运作18个竞赛委员会,竞赛组织、市场开发、外事外联、志愿服务等有序推进,赛事效应加速释放。完善功能布局。“三区一走廊”加快建设,科创新区基本完成征迁,二体中心、清华附中、市民广场等20个项目建成投用,中心城区首位度持续增强。内外交通持续优化,厦漳泉城市联盟路通车,福厦客专加快建设,东石连接线完工,“聚城畅通”工程有序推进,11个交通项目建成投用。市政设施提档升级,公交枢纽站增至8座,公交线路加密6条,新增110千伏输变电站3个,建成公共充电站122座,天然气管网实现镇镇通,18个水利工程建成投用,3个自来水厂互联互通。精致管理城市。扎实推进58个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整治裸房4100宗,完成“三拆一清”3737宗,提升绿化154万平方米,高铁高速沿线、沿海大通道、机场连接线等43条重要通道景观明显提升。大件垃圾处理站启用,垃圾焚烧发电厂完成提标,餐厨垃圾收运试点加快推广。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深度推进市容市貌、农贸市场、老旧小区、交通秩序等322个整治项目,新增智慧停车位3450个,摊点经营、共享单车秩序不断规范,城市更加文明、干净、有序。强化生态治理。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深沪污水处理厂正式投用,建成324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打通29条污水“断头管”。启动“蓝色海湾”综合治理,划定河道和水利工程保护范围,整治河道12.5公里,梧垵溪等流域水质持续提升。晋江南岸公园、崎山公园全面开放,植树造林7250亩,绿化矿山迹地415亩,整治废弃石窟10个,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首达100%。攻坚乡村振兴。落实“一革命四行动”,新建公厕140座,新增乡村振兴示范村20个,获评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乡村治理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建设高标准农田2.85万亩,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至38家,入选省级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县,东石镇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围头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市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20万元。对口帮扶上杭、长汀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发展活力加速释放。纵深推进改革试点。集成改革全面铺开,新增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等4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基本完成省级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任务,清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3060亩。出台老旧工业园区改造配套政策,启动4个改造项目。完成国企第二轮整合重组,培育2A+国企2家。持续增强创新动能。科研平台实现归口管理,建设福大微电子研究院,投用皮革院二期,平台效应加快释放。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6家,新增省科技小巨人企业26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家、泉州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12家,8项成果获评省科技进步奖。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技术合同登记(晋江)分中心启用运作,技术合同登记金额翻两番,达5072万元。新增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242名。获批鞋服(食品)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件。

      (五)民生福祉日益增进。投入民生建设资金90亿元,占本级财政支出72.22%。20件为民实事、200件民生微实事全面完成。兜牢社会保障。位居中国社会保障百佳县前三。开发公益性岗位118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1万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60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8100人次。低保标准提升至每月775元,“四帮四扶”186户家庭。创新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建成投用,新增养老床位600张。2682户家庭回迁安置。新设社区治丧场所10个。优化教育医疗供给。新增优质学位7650个,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小学自办食堂20个。晋江一中、养正中学、季延中学分校区加快建设,泉州五中桥南校区招生。新增病床位1692张,柔性引进高层次医疗人才235名,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签约落地,“张长青名医工作室”开诊运行,市第三医院扩建提升,市医院新院区、省口腔医院闽南分院建成投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编制6个古村落保护规划,梧林传统古村落开放试运营,紫帽山入选省级旅游度假区,获评全省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市。完成安平桥、草庵摩尼光佛、金交椅山古窑址3个申遗点文物保护修缮和周边环境整治,潘山庙宇木雕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送王船”入列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深化平安晋江建设。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推进“强基促稳”三年行动,成立平安行公益慈善基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提高到99.33%。全方位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累计排查房屋29万栋、各类生产经营场所6万家,整治安全隐患10万个,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12.3%、死亡人数下降12.9%。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有效落实,12万吨粮食储备库建成投用,食品“一品一码”追溯体系更加完善,粮食食品安全更有保障。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民族宗教、统计档案、防灾减灾、对口帮扶、老干老龄、工青妇儿、红十字、残疾人、退役军人、国防双拥等各项事业加快发展。

      (六)政务效能优化提升。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扎实抓好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好198件人大代表建议、217件政协委员提案,满意率、基本满意率100%。行政服务中心搬迁投用,“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达98.61%,审批时限平均压缩至法定的16.73%。办理便民服务热线诉求事项35万件。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省级试点,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7万条。坚持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压减14.47%。推动审计监督与巡察监督有机结合,基本完成省审计反馈问题整改。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目标的如期实现,为“十三五”画上了圆满句号。回首“十三五”,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传承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攻坚“三大任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这五年,我们坚持“晋江经验”引领,坚定创新前行,综合实力实现跨越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2.5万元,年均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年均增长2.6%,本级收入年均增长3.5%。城市投资潜力、营商环境位列全国县域第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第四,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成功申办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开创县级城市承办国际综合赛事先河,获得连续四届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举办权,出彩举办首届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被中央主流媒体誉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典范、中小城市建设样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晋江经验”新实践。

      这五年,我们坚持心无旁骛做实业,持续围绕产业造生态,实体经济稳步迈向中高端。致力夯实实体根基,传统优势产业全链条升级,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成型成势,现代服务业持续扩量提质,市场主体从11万户增至23万户,产值超亿元企业从690家增至1024家,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全力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强势化解不良信贷风险,加速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大力推动资本市场扩容,企业不良贷款率从4.87%降至2%以内,上市企业增至49家,产业基金规模超80亿元,金融服务实体能力显著增强。优良的产业生态锻造搬不走的产业优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底气。

      这五年,我们坚持产城人融合,持续强功能提品质,城市能级大幅跃升。主动融入闽西南和泉州环湾城市群发展格局,深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投入961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2000亿元,全面建设六大新增长区域,建成现代小区109个,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72个,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68%,中等城市框架格局基本形成。下绣花功夫建设管理城市,接续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400个,二体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晋江南岸公园、厦漳泉城市联盟路等一批城市配套建成投用,“152030”快速交通圈、15分钟文化生活圈、10分钟体育健身圈正式成型,新建公园绿地8200亩,人均绿地面积达13.78平方米,获评国家生态市,城市更宜业宜居、更靓丽温馨。

      这五年,我们坚持创新突围,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能加速转换。新增15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三块地”等改革任务圆满完成,多项原创成果被国家层面采纳,获批省级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改革试点最多、成果最丰富的县级城市之一。国企实体化改革成效显现,四大集团、四大公司资产规模超1600亿元。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出口加工区升格为综合保税区,国际鞋纺城获批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晋江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800万人次,实际利用外资、自营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5%和4%。缔结“一带一路”国际友城2对,成功举办APEC电子商务工商联盟论坛。晋台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向金门供水量突破千万吨。创新生态加快优化,福大科教园建成投用,国科大智能制造学院落地招生,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升格本科,三大本硕高校、9家“国字号”科研机构的创新版图基本形成,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从54家增至251家,聚集各类高层次人才超5000人,成功获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这五年,我们坚持补齐民生短板,持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投入民生资金超400亿元。办成133件为民实事、超千件民生微实事。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4.5万元,年均增长7.4%,“四帮四扶”1301户家庭,爱心慈善工程惠及4万人次。新增优质学位超6万个,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从2.17张提高到3.85张,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从30张提高到39.3张。荣膺中国十大慈善城市、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暖暖的民生温度,让更多的人们都能享受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精彩。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挑战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拼出了出彩的“十三五”。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海内外500万晋江人爱拼敢赢、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晋直属单位、驻晋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企业界人士和来晋创业务工人员,向关心支持晋江发展的广大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短板。对照担纲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领军,我们必须正视:创新、人才短板突出,产业链高端环节偏弱,领军企业后备梯队不多,引领性重大项目接续不足。对照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我们必须认清:城市集聚力、辐射带动力有待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不高,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依然突出。对照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县市,我们必须直面:产业空间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制约因素,能源、环境容量日益趋紧,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压力较大,政府公职人员的法治化思维、专业化能力、精细化管理水平仍然欠缺。对这些问题,我们绝不回避,坚决扛起责任,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按照市十三届党代会五次会议决策部署,以及“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担纲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领军,加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不断传承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全力当好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典范、中小城市建设样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晋江篇章。

      主要发展目标是:“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年均增长6%,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县域治理格局更加完善,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初步建成,县域综合实力争取在全国实现赶超晋位。到203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品牌之都、创新高地、品质城市三张“金名片”全面确立,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领军地位更加凸显,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全面建成,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进新征程,我们要自觉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努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中走前列。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始终把“晋江经验”作为行动指南和制胜法宝,坚持与时俱进,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不断传承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要按照“四个必须”要求,全面落实市委部署,重点抓好6项工作:

      (一)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高地。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主动融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突出“一廊两区”创新平台集聚作用,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创新政策体系,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引领的科创型企业梯队,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贯通,营造要素高效协同、资源高效配置的创新创业生态,全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双创示范基地,打造福厦泉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力争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超30%,规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提高到30%,各类高层次人才超8000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7%以上。

      (二)构筑更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市、高新产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兴市”,紧抓实体经济,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围绕产业链统筹园区链、布局供应链、拓展柔性链、催生项目源,推动产业发展持续向智慧化、高端化、低碳化进阶,构建“4341”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一流先进制造业中心和“新制造”重要基地,构筑更具影响力的品牌之都。力争到2025年,培育三千亿鞋服产业,打造纺织、建材、食品3个千亿产业,三大新兴产业产值超23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40%,海洋生物、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一批未来产业加速布局发展。

      (三)建设更高能级的品质城市。坚持“城市带着产业走、产业城市联动走”,按照“全市一城、一主两辅、双湾双带”的城市布局,全面对接闽西南,全面融入泉州“跨江发展、跨域融合”,提速晋东片区拥湾发展,晋中、西北片区呼应中心城区聚核发展,晋西、晋南辅城联动发展,全域深化区域融合、城乡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增强主城首位度、辅城聚合度、城乡融合度,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城市,当好中小城市建设样板。力争到2025年,主城区人口占比超50%,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70%。

      (四)营造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深化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创新推进以高质量为导向的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促进存量资源高效腾挪、增量资源精准投放,推动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优配适配,全力破解产业空间、环境容量、能源供给等深层次制约。坚持当好“三种角色”,落实“四到”服务理念,持续深化“放管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改革,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五)建构更高水平的双循环支点。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发挥民生消费品制造业优势,引导企业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适配性。大力发展专业市场、会展经济、现代物流,加快构建海陆空铁多式联运通道,打造区域商贸物流重要集聚地。紧抓“一带一路”、RCEP协议签定、福建自贸区扩区等重大机遇,用好政策叠加优势,深度拓展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海外建仓等对外通道,构建“晋江制造”海外供应链。深化晋台融合,密切与港澳侨合作,推动侨商回归、侨智回家、侨资回流,把“晋江人”优势转换成开放融通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力争到202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700亿元,利用外资累计超过80亿元。

      (六)创造更有品质的民生供给。对标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实施促进居民增收行动计划,健全更多元化的民生保障体系,构建更高层次的文化服务体系,创造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力争到2025年,新增优质学位4万个,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4.6张、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45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力争到2025年,新增绿化造林面积1.9万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97%以上,地表水国考断面100%达三类以上水质。

      三、2021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本级收入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全面完成上述目标,必须坚持以“晋江经验”为引领,深入开展“重大赛事举办年”“集成改革突破年”“营商环境提升年”“基层治理优化年”活动,扎实做好7个方面工作:

      (一)狠抓科技创新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

      1、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确保总数突破300家。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投入、研发机构、发明专利“三个覆盖”,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20%,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新增企业新型研发机构5家以上。更加注重企业、企业家梯队建设,培育新头部企业,建强企业家队伍,引导新生代企业家多元参与人才引育和科技创新。

      2、加快科创载体建设。加速“一廊两区”落子布点,推进10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开建国科大智能制造学院、福大科教园二期。促成中关村中试熟化平台、兵装研究所成果转化基地、福大国家科技园启动运营,实现哈工大机器人研究中心企业化运作,争设集成电路、鞋服产业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筹建食品、建陶产业公共创新平台,推动各类科研平台加速集聚、释放效能。

      3、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深化成果转化“百城百园”行动计划,加强职业技术经纪人培育,推动100项研发成果落地,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亿元以上,吸纳技术合同3亿元以上。设立高新产业发展投资、高层次创业人才等基金,推动泉州创新引导等7支科技基金高效运作。建设鞋服(食品)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深耕“六个一”人才服务体系,实施在外晋江籍人才“灯塔工程”,把企业人才自主评价试点范围扩大到科研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600人,选树优秀工匠1500名。

      (二)破解要素瓶颈

      深化集成改革,系统破解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以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

      1、重塑产业空间。坚持“亩产论英雄”,推行亩均效益评价,健全低效用地盘活、落后产能退出系列政策,试点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建立高品质产业空间腾挪安置机制。启动空间盘活“五年双万”计划,全面清查产业潜力空间,划定产业拓展空间,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2500亩以上。连片推进老旧工业园区改造2000亩以上,打造微工业园8个以上。支持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全面盘整一区多园用地空间,盘活存量用地1000亩以上,打造统筹集约、运营高效的产城空间。

      2、创优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件事”套餐办理,拓展不见面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到60个工作日,在二手房交易登记、企业开办、中介规范管理等方面要有大的突破,最大限度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间。梳理修订新一轮经济鼓励政策。落实减税降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推动产业信贷投放“增户扩面”,新增各类贷款200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超45%。持续有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以内。构建“审管执信”一体闭门平台,开展市场主体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让市场主体放心安心经营。

      3、深化国企改革。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运营机制,大力提升国企经营效益。改制整合老工商业企业,组建工贸集团,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嫁接大型央企、省属国企,推动绿色建材、预制装配式基地等合作项目落地。加快城市资源资产市场化运营,全面推进公共照明、垃圾收运、园林绿化、管网和道路管养等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托管经营。搭建国有投资运营平台,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深度参与城市建设、产业园区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为重要的投资主体和经营实体,力争新增3A级企业1家。

      4、落实重点改革任务。攻坚推进15项集成改革任务。加快建设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经分离”,推行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网上交易。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行新建农房建筑风貌管控,创新宅基地审批一网通办,盘活闲置宅基地200亩以上。推进供销社改革,开展5个镇级惠农综合服务中心试点。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智慧电子健康卡项目,实现市级医院就诊“一码通用”。深化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等制度试点,探索建立容量资源储备库,加速落后产能出清,推动环境容量资源向优质企业、成长型企业倾斜。严格实行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产业绿色化改造,创建2个国家级绿色工厂。

      (三)构建“4341”现代产业体系

      1、四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快鞋服、纺织、建材和食品等产业强链补链,提速转型升级。推行产业链“链长制”。突出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培育一批主导型“链主”企业,掌控价值链关键环节,带动上下游“研产供销服”协同配套,推动80家企业进军品牌供应链,培育OEM/ODM标杆企业5家,打造一批细分领域单项冠军。补齐产业缺失环节。聚焦材料端、装备端两个产业链短板,实施76个强链补链项目,开工建设中纺院绿纤、百宏薄膜化纤、华宝鞋业自动化成型等40个重点项目,构建稳定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加快数字赋能。筹建产业大数据平台,推动SAP创新中心嵌入服务中小微企业,运营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3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实施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30个,建设乔丹智慧物流园、信泰5G应用等10个示范项目,培育数字化车间6个,打造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5家。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00个以上,完成投资140亿元以上。支持一品嘉、鞋创云等供应链平台发展,力争平台交易额增长10%以上。

      2、三大新兴产业。攻坚六大“两新”基地建设,推动新兴产业建链齐链,力争签约项目50个、开工30个、投产40个,总投资超500亿元。集聚发展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全链条拓展,支持晋华等龙头企业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工渠梁二期、烯电、中探针等5个重点项目,落地四相科技、海硅半导体等10个产业链项目,抢滩5G基带芯片、基站射频、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新基建领域,做强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壮大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启动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拓区,筹建机械基础加工产业园,推动盛达机械、和盛机械等8个项目开工,食品智能分拣、陶瓷自动分拣包装等24个项目投产。组织100家以上企业对接导入中科院、三创园等平台技术成果,提升机械装备企业“再创新”能力。孕育发展医疗健康产业。主动链接上海六院、中国通用等高端资源,筹建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恒安健康卫生用品、迪瑞医疗试剂、海纳医疗器械等项目5个以上,培育智慧医疗、康复治疗等新业态。

      3、四大现代服务业。实施12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0亿元以上,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70家以上,限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6%以上。做强商贸物流。加快建设安踏一体化智能产业园二期、顺丰创新产业园等智慧物流项目26个,竣工投用20个,做大5家网络货运平台,确保货邮吞吐量增长11%以上。推动国际会展中心拓展资源,“双线”办好体博会、食交会、家博会,持续扩大展会效应。增强专业市场交易集聚功能,加快向“新批发+新零售”转型。“一楼宇一业态一政策”,突出现代金融、财务会计、信息咨询等高端服务业态集聚,促进滨江商务区、世纪大道沿线楼宇繁荣发展,培育一批“亿元楼”。做活文体旅游。加快五店市北区建设,繁荣梧林传统古村落业态。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滨海旅游、文化旅游,创建3个3A级旅游景区,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做优研发创意。提升三创园、洪山文创园运营效益,办好工业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培育泉州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3家,入驻孵化企业21家,落地产业化项目5个。做大金融产业。搭建科创金融支撑平台,新增上市、挂牌企业7家。大力招引金融后台服务机构,创设股权运营中心,推动各类VC、PE机构集聚金融广场,晋金私募汇规模超7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4、未来产业。策划建设人机交互产业基地,组建军警后勤装备产业发展联盟。前沿布局海洋生物、生命科学、柔性电子、数字诊疗等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引育一批具备爆发式增长潜力的未来产业。

      5、服务融入双循环。攻坚有效投资。滚动对接50个重大优质招商项目,力争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30个。实施重点项目800个,完成年度投资835亿元,新增开工80个、建成90个。扩容提质消费。持续开展全闽乐购活动。引进高端商业综合体,带动打造二体新商圈,推动万达、宝龙、SM商圈向场景化、体验式转型,培育超50亿元大商圈2个,争创一批省级示范商圈。建设直播基地5个、夜间经济示范区3个、特色商业街2条。推进“老字号”品牌建设,让“古早味”历久弥新。拓展国际市场。争取入列福建自贸区扩区范围。推进晋江机场扩容改建,策划建设临空经济区。发挥综保区、陆地港功能优势,做大阿里Lazada分拨中心,力争国际及港澳快递业务量增长50%。放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效应,实现市场采购贸易出口200亿元以上,打造鞋纺城内外贸融合发展样板。开展“晋江品牌海丝行”,组织10场外贸“云展会”,支持龙头企业海外并购,建设“海外仓”,布局境外产业链。深化对外交流。发挥侨胞侨商融通内外桥梁作用,办好“海外晋籍精英故乡行”活动,嫁接招引海外优质资金资源。拓展与台港澳融合合作内涵,加大台湾人才来晋创业支持力度,吸引更多台企来晋投资,推动“金门供水工程”申报国家级对台交流基地。深化国际友城交往,积极扩大国际“朋友圈”。

      (四)打造品质城市

      主动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做强做优城市平台,当好中小城市建设样板。

      1、安全出彩办赛。全力办好世中运、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等重大赛事。提升服务保障。完善30个场馆配套,建强志愿服务、外事外联、后勤保障等专业队伍,组织18场测试赛,加强疫情防控、安保维稳等实战演练,全面磨合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精心组织赛事。创新融入海丝元素、闽南特色,办好世中运火炬传递、文化日、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组建总指挥中心,建立赛时运行指挥体系,构建竞赛、安保、交通、技术运行指挥网络,全面提升赛时组织运行效率。放大赛事效应。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统筹赛事宣传和城市推介,持续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促进体育场馆综合开发利用与体育赛事、工业旅游有机结合,引入更多国际品牌赛事,发展竞赛表演、体育培训、康复医养等多元业态,做强体育健康产业,争创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2、提质城市建设。提升规划品质。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启动综合交通、市政设施、生态园林、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做优晋东、高铁、紫帽、科创等重要片区城市设计。实施重点区域总设计师制度,编制城市设计导则,明确建筑风格、色彩标识等控制要求,强化城市天际线塑造,营造富有特色的城市风貌,让建筑可以阅读、城市可以记忆。提升片区品质。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加强城市经营运作,统筹片区规划建设管理,精细化有节奏推进土地开发利用,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晋东新区文教园、医疗产业园、人工湖等20个项目建设,精心打造滨江环湾展示面;启动高铁新区站前广场建设,加大高端服务业、优质教育等业态招引,加快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紫帽片区新丝路文教园建设,推进紫帽山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整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统筹推进生态保护、文化涵养和片区开发;科创新区转入实质建设,提速推进草庵文旅街区、高端人才住宅等项目,加快打造“晋江智谷”。提升交通品质。构建快速交通体系,加快福厦客专建设,做细厦漳泉城际轨道R1线前期,加速融入城市群轨道交通网;完善晋江南岸交通规划,推进“聚城畅通”工程,开工建设一重环湾西滨段,完成刺桐大桥节点改造,深度嵌入泉州环湾交通圈;提速二重环湾、东部快速路、晋江南高速连接线等23个交通道路项目,提高城市路网通达性。优化市域微循环,实施道路微改造,整治10个交通易堵点、10个事故多发点,打通3条断头路,建设3座人行天桥,打造3个城市慢行示范区。

      3、加强精细管理。打造智慧城市。新增5G基站1200个、社会治理神经元感知节点1850个,城管网格扩大到中心市区288平方公里。组建大数据运营公司,整合智慧交通、智慧停车、智慧水务、智慧文旅等平台,升级构建城市大脑,统筹智慧城市运维。优化城市景观。深入推进58个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完成机场、高速出入口周边环境整治,提升晋新路、联华大道、世纪大道南拓等43条重要通道景观。实施40个夜景提升工程,亮化美化江滨南路、双龙路、和平路等重点区域。治理城市顽疾。启动44个老旧小区改造,打造35个五星级小区物业。推进277个垃圾分类试点,布设3个餐厨和建筑垃圾处理站,投用50辆分类转运车,培育2家末端处理利用企业,健全垃圾分类“投收运处”全链条体系。统筹推进“三拆一清”、缆线入地,加强共享电单车管理,整治提标市容保洁、城市家具、街区秩序,打造5个精品样板街区。

      4、推进以文塑城。深化文明创建。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建设,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主题公园。倡导文明经营、文明出行、文明礼仪,打造志愿服务新品牌,构建常态长效创建机制,确保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加强文化保护传承。设立安平桥、草庵摩尼光佛、金交椅山古窑址保护管理机构,做好申遗工作。启用非遗展示馆,提升3个非遗传习所。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修缮文保单位15处、传统建筑10处,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扩大文化惠民。启用工人文化宫,加快艺术馆、美术展厅建设,建成20个镇级文化分馆,引导街头文化艺术有序发展,组织百场公益性精品文艺演出,推动优秀文化根植广阔基层。

      (五)推进乡村振兴

      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

      1、提速乡村产业发展。做强特色现代农业。新增“三品一标”和GAP认证农产品10个、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高标准农田5900亩,新建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80%以上村庄建成益农信息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实施28个省级海洋产业示范项目,完成深沪、围头、白沙等渔港改扩建,拓展海洋生物制品、水产品深加工、休闲渔业等海洋产业,力争海洋产业产值增长10%。

      2、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双百”计划,推动30%以上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全面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实行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定点落图管理,提升“三资”监管智能化水平。

      3、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500个整治项目,综合治理40个村庄缆线,新改建农村公厕50座,整治农村裸房2000宗,改造老旧自来水管道10公里,打造50个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绿盈乡村。实施5个老宅、老街、老巷“微改造”,培育民宿、文创等业态,营造微田园乡村生活。大力支持革命老区村发展。落实山海协作,做好长汀、上杭等对口帮扶。

      4、深化乡村治理试点。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深入开展全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完成全市村庄分类,修编30个村庄规划。推进2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建设,实施150个以上示范项目,打造4条示范线路。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行村民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等自治模式,试点村民网上议事厅,多维打造善治乡村实践样本。

      (六)严抓生态环境建设

      1、补齐环保设施短板。完成市区污水管网普查,全面打通城镇污水“断头管”,新改建污水管网61公里。完成南港、晋南、远东等3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加快建设西南片区尾水排海工程,启动南港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管网村村全覆盖,接户率提升到85%以上。启动海烟水闸、南港排涝泵站建设。调整“三库一湖”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建设3个饮用水源水库环库截污工程,修复30个山围塘。加快建设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

      2、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推进10个区域性行业性专项整治。强化水环境治理。以片区整治思维深化河(湖)长制,实施23个河道整治项目,完成缺塘溪黑臭水体治理,打造4个标杆河湖,确保晋江流域、九十九溪、梧垵溪水质稳定达标。完成泉州湾“蓝色海湾”综合治理,开展海域海滩海岸垃圾整治。强化大气治理。实施20个大气减排治理项目,加强陶瓷行业污染整治,全面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整治建筑工地扬尘,强化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治理,分批推进皮革、印染等行业异味整治,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7%以上。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成工业污泥处置设施。

      3、打造绿色生态空间。加快紫帽山、罗裳山、灵源山等重点山体绿化彩化,复绿裸露山体750亩,逐步开放九十九溪田园风光启动区,启动建设紫帽山郊野公园。深化“全民动员,绿化晋江”,围绕“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实施34个绿化景观工程,植树造林5000亩以上,建成10个“串珠公园”“口袋公园”,打造更多让群众看得见走得进的魅力休闲空间。

      (七)增进民生福祉

      办好22件为民实事、200件民生微实事,用心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1、织密社会保障网。提升就业保障。实施四大群体增收计划和四项收入提升行动,新增就业2万人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000人次以上,技能劳动者比例提高到25%以上。提升救助水平。深化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救助范围向低收入家庭等边缘困难群体延伸拓展,“四帮四扶”200户家庭。建设“晋江慈善馆”,举办慈善国际论坛,传递公益慈善正能量。提升养老服务。健全“1+3+N”养老服务体系,打造4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新建5个村级敬老院、2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新增养老床位300张。开工建设市殡仪馆迁建项目,新设5个社区治丧场所。

      2、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教育布局。开展新一轮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实施105个教育项目,新增优质学位8000个。新改建公办幼儿园1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85%以上。提升教育质量。投用清华附中中学部,加快养正中学、晋江一中、季延中学分校区建设,筹办国科大附中附小。支持陈埭民族中学创建省一级达标学校。支持泉州轻工学院升格本科,加快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扩建。实施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培育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实施“1358”教师培养计划,持续改进师德师风。全面推行课后延时服务,启用38个学生心理辅导室,新改建40所学校自办食堂,用心呵护孩子们成长。

      3、深化健康晋江建设。坚决守住疫情防线。坚持预防为主、“人物”同防,常态化落实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来晋人员排查管控,严密防控进口冷链食品、非法入境等重点领域,高效有序组织大规模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加强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维护好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春节期间人员大进大出,鼓励引导外来创业务工人员、学校师生留晋过年。提升医疗卫生质量。柔性引进300名高层次医疗人才。办好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创建国家区域创伤医疗中心。深化与树兰医疗合作,打造感染科、心血管内科等品牌学科。改造提升9个医学实验室,新增省级重点学科8个。支持市医院创建三甲综合医院。建设市第二医院、晋南分院公共卫生应急诊疗项目,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注重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4、持续创新社会治理。保障粮食食品安全。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加强种业种粮保护,做好粮食储备,守牢粮食食品安全底线。有序推进“农改超”“农+超”,新建改造农贸市场5个。加强平安建设。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化“强基促稳”三年行动。加快“智慧”警务建设,提升预防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效能。开展信访“治重化积”专项行动,确保信访维稳形势稳定。举办首届“社会工作创新创业创投”大赛,打造3个“五社联动”示范点,创建11个“共建共享”示范社区。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深化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建设市级应急指挥中心,持续开展房屋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渔业安全等专项整治,确保生产安全事故“四项指数”持续下降。严密防范应对各类自然灾害,抓好森林防火、防汛防台等各项工作。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体政府公职人员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苦干实干巧干,做细做实做成,努力建设“担当、服务、实干、廉洁”政府。

      (一)打造担当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事不避难、敢于担责,攻坚突破“难硬重新”,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

      (二)打造服务政府。始终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带着情感、带着责任干事。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专项治理“拖着不办、放着不干、等着不动、推着不理”等效能突出问题。强化“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让群众和企业的事,好办、快办、办成。

      (三)打造实干政府。大力纠治“四风”,倡导行胜于言,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考核化。我们都要当好“施工队员”,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用专业的精神、精细的态度,拿“图纸”进“工地”,进一线解难题,说了就干,干就干成,凭实干比高低,用实绩论英雄。

      (四)打造廉洁政府。严格依法行政,制定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善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强化权力制约,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深化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监管,构建“清”上加“亲”新型政商关系。严格预算管理,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各位代表!奋斗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用爱拼会赢的潇洒,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勇往直前,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大局中谱写“晋江经验”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晋江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秘书处          2021年1月 印

      附注

      (P1)“三个年”活动:“三大任务决胜年”“城乡环境整治深化年”“县域治理效能提升年”活动。

      (P1)“六稳”“六保”: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P2)一办十三组:防控办、联防联控组、医疗救治组、交通检疫组、舆情宣传组、维稳组、后勤保障组、联合督查组、复工复产工作服务组、环境整治组、境外防控组、非法入境防控组、复学工作服务组、进口冷链食品及邮递防控组。

      (P2)“五难”操作链:企业用工难、疫情防控难、交通物流难、供应链协同配套难、市场拓展难。

      (P2)十行百场千企万店:整合全市十大行业板块资源,组织百场促消费活动,发动千企万店共同参与促消费活动。

      (P3)六大“两新”基地: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人机交互产业基地、智慧物流产业基地、新型高端面料产业基地、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P3)SAP创新中心:SAP(思爱普)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世界第三大独立软件供应商、全球第二大云公司,在晋江设立福建首家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为企业发展提供品牌、技术输出以及人才培训、云计算、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等创新服务。

      (P3)16个城市专项行动计划:体育场馆保障计划、综合交通保障计划、城市景观提升计划、生态环境提升计划、城市管理提升计划、城市文明提升计划、城市形象推广计划、旅游服务提升计划、人才队伍培训计划、信息数据保障计划、医疗卫生食品安全保障计划、城市安全保障计划、城市电力保障计划、产业升级计划、赛事活动3年计划、财政保障和市场开发计划。

      (P3)三不变三不降:目标不变、任务不变、时间不变,标准不降、要求不降、效率不降。

      (P3)三区一走廊:晋东新区、高铁新区、紫帽片区、世纪大道创新活力走廊。

      (P4)三拆一清:拆违建、拆搭盖、拆违规广告牌、清垃圾。

      (P4)一革命四行动: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

      (P5)四帮四扶:帮就业、帮就医、帮就学、帮安居和扶贫困、扶老幼、扶伤残、扶志气。

      (P6)“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同一品种批次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按照规定的追溯编码规则,赋予唯一的识别追溯码。

      (P7)三大战略:人才强市、新型城镇化、国际化战略。

      (P7)三大任务:加快跨越赶超、办好重大赛事、决胜更高水平全面小康。

      (P8)六大新增长区域:世纪大道“双创”活力走廊、高新产业聚集区、“双高”道口经济区、科教产业集聚区、综合保税区、晋东新区。

      (P8)“152030”快速交通圈:全市15分钟上高速、中心城区至各镇(街道)20分钟可达、各镇(街道)间30分钟连通。

      (P8)15分钟文化生活圈:市民15分钟内可到达文化活动场所进行文化活动。

      (P8)10分钟体育健身圈:市民10分钟内可到达具有体育锻炼器械的场所进行体育活动。

      (P9)“三块地”改革: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

      (P9)四大集团、四大公司:城建集团、文旅集团、产业集团、水务集团、晋融公司、鞋纺城公司、经济开发区公司、围头湾公司。

      (P9)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P11)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P11)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P11)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P12)四个必须:必须用好“晋江经验”宝贵财富、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必须驰而不息提升城市品质、必须心无旁骛坚守实业根基。

      (P12)一廊两区:世纪大道创新活力走廊、福大科教园区、科创新区。

      (P13)“4341”现代产业体系:4个优势主导产业、3个新兴产业、4个现代服务业和1个未来产业。

      (P14)三种角色:引路人、推车手、服务员。

      (P14)“四到”服务理念: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

      (P14)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P16)“六个一”人才服务体系:一港(泉州晋江国际人才港)、一窗(“一站式”服务专窗)、一网络(聚才网)、一公司(福建晋江人力资本有限公司)、一节日(海峡菁英人才节)、一热线(人才服务热线)。

      (P17)“五年双万”计划:五年时间盘活1万亩老旧工业厂房、1万亩闲置工业用地。

      (P18)村经分离:村居委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分离、资产分割、人员分流。

      (P19)OEM/ODM:OEM即原始装备制造商;ODM即原始设计制造商。

      (P25)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P25)GAP认证农产品: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农产品。

      (P25)一村一品:以村为基础,充分发挥本地优势,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或产业。

      (P25)“双百”计划:超过100个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

      (P25)三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P26)三库一湖:东山水库、溪边水库、草洪塘水库、龙湖。

      (P27)四大群体增收计划:城镇职工薪酬增长计划、农村居民多元创收计划、高级人才激励计划、困难群体收入保障计划。

      (P27)四项收入提升行动: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

      (P27)“1+3+N”养老服务体系:做强1个养老服务中心+布局3个区域性养老次中心+精炼N种镇域养老服务模式。

      (P28)“1358”教师培养计划:1年入门、3年合格、5年胜任、8年成才的教师培养计划。

      (P29)五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

      (P29)生产安全事故“四项指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

      (P30)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