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9年12月25日在晋江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晋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文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9年是攻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从容应对挑战,积极有效作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0%;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20亿元,增长 - 4.35%,其中本级收入137.9亿元,增长2.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万元,增长8.0%。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四位,城市投资潜力、营商环境位居全国县域第二位,入选“中国十大慈善城市”,获批全省首批县域集成改革试点。
一年来,我们把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分解为153个工作项目,以深入开展“两个年”活动为抓手,全力推动落实,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经济运行稳健向好。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深入落实“六稳”工作要求,综合施策,定向发力,托稳经济发展大盘。惠企措施精准落地。新一轮产业扶持政策有效实施,减免企业税费30.97亿元,兑现惠企资金16.97亿元。沉着应对贸易摩擦,稳步优化出口布局,新增自营出口企业354家,外贸出口总值增长8.43%。精心开展领导挂钩帮扶活动,分行业推进“手拉手”产能对接,促成合作订单20亿元,市场主体突破20万户。要素支撑稳固有力。“晋金私募汇”引入私募基金52家,规模预计超27亿元。银企对接常态化开展,新增贷款160亿元。信贷风险有效防范,企业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5%以内。全面盘活土地资源,梳理用地空间3.7万亩,清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超6000亩,“445”工作法获全省推广,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开篇破题。有效投资持续升温。“主官招商、全员招商”深入开展,成功签约中探针、宝能物流、展志钢材等项目83个、总投资650亿元。606个“五个一批”项目高效推进,515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7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京通易购、华宇织造等85个项目开工,锂电池储能、金融广场等93个项目投产投用,安海装备园、龙湖时尚园新入驻在建企业29家。43个国企经营运作项目稳步推进。
(二)产业能级持续跃升。新兴业态集聚成势。集成电路“三园一区”、石墨烯产业园加快建设,集成电路龙头项目投产营收。鞋都市场整体迁入国际鞋纺城,陆地港升级为国际港口。新增三产市场主体超4万家、限上商贸业和规上服务业企业200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3家。快递业务量突破5亿件,增长60%,占泉州比重42%,晋江获评中国快递示范城市,鞋都电商中心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8.5%。传统动能加速升级。出台传统优势产业全链条全流程升级方案,安踏、特步等龙头企业收购国际品牌,加速产业链全球化布局。恒安、乔丹、百宏等龙头企业增资扩营势头强劲,带动全市技改投资增长24.6%。一批成长型企业深耕细分市场,挺进行业高端,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4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中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成功举办,体博会、食交会、家博会交易额再创新高。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深入推进,福大微电子研究院、国科大智能制造学院相继落户,中科院装备所获批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制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全省首家国家级试点联盟,10项成果获评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引导企业把税费减免资金投向科技创新,有效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146家企业实行智能装备改造,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新增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8.74万件、6.02万件,位居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六位。国际人才港投用,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1928人、“海峡”团队2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
(三)以赛兴城提速提质。统筹“办赛事”与“办城市”,扎实推进16个城市专项行动计划,城市颜值和内涵持续提升,晋江元素在外交部、国新办等推介活动上频频亮相。赛事筹办紧凑高效。世中运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顺利召开,赛事LOGO、主题口号和形象大使闪亮揭晓,赛事官网、志愿者招募系统开通启用,足球公园等3个场馆建成投用,第二体育中心、少体校等场馆提速建设,顺利通过国际中体联三次赛前考察,倒计时一周年活动闪耀全城。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国际马拉松赛、CBA联赛等11项体育赛事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精彩上演,16个国家24支球队驰骋绿茵,体育晋江迈向世界。承载功能持续增强。高铁二期征迁顺利收官,晋东新区、紫帽片区加快开发。2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2个安置房项目实现回迁,国际人才社区启用入住,象山超高端人才社区动工开建。沿海大通道、江滨南路、深安线完成拓改,兴紫大道、晋新路军垦农场段建成通车,厦漳泉联盟路、福厦客专加快推进。晋江机场成为全国首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员出入境便利安排口岸,年吞吐量突破800万人次。2个公交枢纽站投用,公共交通全面实现新能源替代。完成1.5万户二次供水改造,新改建公厕102座。综合管理精细精致。中心市区停车收费启动实施,地下闲置停车位陆续盘活,停车难题有效破解。大数据管理中心建成投用,“数字城管”扩能提级,线上线下联动对接,小区物业、建筑工地、渣土车等专项治理有力推进。10个事故多发点、10个易堵点、35处积水点完成改造。开展133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覆盖19个社区和所有学校医院。生态创建扎实有力。认真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铁腕推进污染源整治“霹雳”系列行动,查处违法排污企业330家,关停“散乱污”企业245家,石材行业整治成效持续巩固。完成陶瓷企业干燥塔在线监控,晋南热电厂集中供热项目投用。建成农村污水处理项目33个,打通污水“断头网”8条,铺设污水管道47.76公里。安东园、深沪污水处理厂试运行,南港二期扩建、泉荣远东三期提标工程开工建设。加强泉州湾河口湿地、深沪湾古森林遗址等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划定水源保护红线、龙湖工程管理保护范围,深化饮用水源地和金门供水水源保护。实施173个河流整治项目,整治河道41.2公里,引水第二通道、市区生态水系连通工程正式通水,流域水质明显改善。
(四)乡村振兴纵深推进。注重点面发力,推动乡村发展,磁灶、英林2个镇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瑶前、华海、檗谷等20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发展路径多元拓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圆满完成,多项成果被新《土地管理法》吸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双创”成为全国典型。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安海土笋冻”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68%突破20万元。全面实施扶持革命老区建设三年规划,投入扶持资金1050万元。环境整治持续强化。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攻坚年”活动,“两高”及重要通道沿线环境整治稳步推进,“三拆一清”“一革命四行动”扎实有力,整治裸房1442栋,拆除“两违”50.7万平方米。植树造林1.65万亩,回填废弃石窟11个,绿化矿山迹地195亩,崎山公园、晋江下游(南岸)生态公园部分开放,九十九溪万亩田园风光初具雏形。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开展乡村善治试验,“三治”融合深入推进,农村治理人才认定机制全国首创,基层议事协商全面推行,“1+3+N”调解格局逐步完善。成功承办全省乡村治理暨乡风文明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获评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示范县,村庄规划工作成为全国典型。
(五)美好生活更有质感。财政投入86亿元用于民生建设,占本级支出71.13%。惠民实事落细落实。办好29件为民实事和224件“民生微实事”,通过民生观察眼、市民考察团等活动,积极回应“群众点题”,学生配餐、交通出行、课后延时服务等一批难点问题有效破解。237户困难家庭得到暖心帮扶,4166宗石结构危房完成改造。公共服务扩面提质。获评“省级教育强市”,实施122个教育项目,新增优质学位804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8.1%。精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福大科教园迎来首批本科生,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正式挂牌,拔萃双语学校顺利开办,晋江一中、养正中学入选全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名单。晋江健儿时隔20年重夺泉州市运会金牌总分“双第一”。实施18个医疗卫生项目,新增病床位852张,深化与树兰医疗等优质资源对接,打造3个医疗服务“航空港”,成立全省首个卫生健康人才发展促进会,全国知名专家、院士坐诊1500多人次。全市26万名中小学生享受免费健康体检。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登革热等疫情有效防控,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验收。建成4个镇级敬老院、2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5个“嵌入式”小型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653张,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康复医院投用,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通过国家验收。首届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第六批市级文保单位和非遗代表性项目正式公布,梧林传统村落提速建设,五店市被确认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安海镇、福林村获评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晋江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技术顾问服务全面实施,“智慧消防”建设加快推进。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强基促稳”三年行动,在全省首创民警背包住村模式,“六守六无”平安系列创建扎实推进,社会治安、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形势保持稳定。公安局刑侦大队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晋江获评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市。此外,民族宗教、统计档案、国防双拥、防灾减灾、对口帮扶、老干老龄、工青妇儿、红十字、残疾人、退役军人等工作都取得新成效。
(六)政务环境有效优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8件、政协委员提案218件,满意率、基本满意率100%。建成“互联网+政务服务”市镇村三级一体平台,所有审批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17.7%,“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达93%。落实政府机构改革,优化职能配置,认真贯彻“基层减负年”要求,大力改进文风会风,加强效能建设、绩效管理、审计监督,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各位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强调“‘晋江经验’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过去一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泉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海内外晋江人坚持用好“晋江经验”制胜法宝、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来晋创业务工人员,向给予我们不懈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各界人士,各级驻晋直属单位、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晋江发展的台港澳同胞、海内外乡亲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产业生态不够完善,传统产业层次效益不高,高新产业占比偏低,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企业梯队不够协调,创新活力释放不足,重大项目接续不够。二是城市能级还不高,功能品质、承载力与现代都市要求仍有差距,对优质企业、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还不足。三是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资源不够充足,社会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四是空间要素制约明显,生态建设、环境整治任重道远,还要花更大力气加强生态治理,挖掘空间存量,提高资源绩效。五是政府制度建设有待完善,个别干部专业素养、作风能力有待提高。对此,我们不回避、不畏难,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扎实做好2020年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根据市十三届党代会四次会议精神,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落实省委、泉州市委和晋江市委决策部署,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胜高质量赶超、更高水平全面小康、重大赛事举办三大任务,加快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建设,不断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3.0%、本级收入增长2.5%,规上工业产值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大力实施“三大任务决胜年”“城乡环境整治深化年”“县域治理效能提升年”活动,全力推进产业高级化、服务高质量、城市高品质、民生高保障、治理高效能、改革开放高水平,重点抓好7个方面工作:
(一)强链建链拓链,持续完善产业生态
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市、高新产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兴市”,坚守实体经济,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1、强力推进传统产业全链条全流程升级。突出强链补链。全面落实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升级行动方案,编制强链补链招商图谱。开展“项目攻坚2020”,实施42个产业升级项目,推进重点技改项目200个以上,培育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0个以上,攻坚一批核心技术,加快补齐高端材料、研发设计、装备制造等缺失薄弱环节,构建全链条生态圈,打造搬不走的产业优势。突出梯队培育。坚持创新导向,用足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叠加政策,推动龙头企业就地“留根扩能”,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开展中小企业对标“精益之旅”。引导5家以上企业开展品牌并购,新增培育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家、力争总数突破200家。加强高资质建筑企业引育,建筑业产值增长20%以上。突出产业协同。围绕龙头企业开展上下游招商,支持恒安、特步等龙头企业建设品牌园,打造垂直供应链体系。搭建产能对接平台,培育改造30家精品代工企业,促成产能合作25亿元以上。依托文创园、工业园,搭建网红直播平台,对接知名网红资源,引导企业拓展新零售渠道。突出数字赋能。大力推进“互联网+”应用,对接华为、工业富联、中软国际等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引导200家以上企业“设备上云”“流程上云”。支持做大一品嘉、辅城网、鞋创云等供应链平台,力争平台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创新应用大数据、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信泰大数据、柒牌5G、辅城区块链等应用项目,培育一批智慧企业、智慧工厂。
2、强力推进高新产业建链齐链。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主动融入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加快“三园一区”配套建设。推动集成电路龙头企业扩能壮大,推进创电、中探针等重大项目建设,对接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重要供应商,完善设计研发、材料装备、终端应用等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紧盯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弹性材料、食品生物添加剂等方向,策划招引一批实体项目,促成绿色纤维、医用新材料等项目落地。加速石墨烯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快石墨烯产业园、HDT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建设,促成8英寸半导体石墨烯芯片项目开工。大力发展产业装备。扶持佶龙、海纳、信翼、凯嘉等本土产业装备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动华宝鞋业智能成型线、食品自动包装线、陶瓷自动分拣包装线等技术项目落地转化。坚持“市场换技术”“市场换项目”,对接欧洲、日韩、台湾等地区,力争食品、陶瓷、鞋业、机织、数码印花等产业装备项目引进取得突破。
3、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坚持存量挖潜、增量培育,实施服务业百大项目,全力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实施限上主体扩量攻坚。加快主辅分离,大力推动个转企、限下转限上,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50家以上。推动提升海峡石化、鞋纺城、五金机电、海西家居、豪新食品等专业市场运营水平,力争培育限上贸易额超百亿元市场3个。加快薛航、宝能、顺丰等物流项目建设,大力推动无车承运、供应链平台集中释放商贸物流业绩。创新活跃都市业态。规划城市商圈布局,繁荣壮大宝龙、万达等城市综合体,力争培育超30亿元大商圈3个以上。重点发展现代金融、财务会计、信息科技、电子商务等业态,强化世纪大道主轴、滨江商务区等市区商务楼宇招商运营,培育亿元楼宇3幢以上。建成投用国际会展中心,放大体博会、食交会、家博会等品牌展会效应,做强会展经济。挖掘商旅观光、文化影视、体育赛事等消费增长点,促成奥特莱斯、万豪酒店、六秋井工业创意园等项目落地,培育夜间经济集聚区5个以上。
(二)办赛事兴城市,持续提升城市品牌
办好世中运是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也是晋江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要坚持“以赛兴城、以赛促产、以赛惠民”,统筹“办赛事”与“办城市”,扎实推进16个城市专项行动计划,以崭新姿态迎接世界宾客。
1、出彩办好世中运。遵循国际标准,按照“赛事活动最精彩、影响力最深远、参与度最广泛”目标,统筹推进筹办举办工作。强化赛事组织。高标准完成第二体育中心、少体校等场馆建设,组建竞赛指挥中心、单项竞赛委员会、场馆运行管理团队,组织17场测试赛。建设世中运新闻中心、国际广播电视中心,高水平举办倒计时一百天、火炬传递、开闭幕式、文化交流等大型活动,向世界展示城市新形象。强化服务保障。成立世中运安保指挥中心,建强志愿者、外事外联、医疗卫生等服务团队,落实交通组织、通讯服务、接待抵离、住宿餐饮、供水供电等专项保障,全面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强化溢出效应。高效运营赛后资源,加强场馆综合开放利用,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统筹世中运、大体联足球世界杯、世界沙排、CBA联赛、国际马拉松等赛事资源,培育专项品牌赛事,策划开发赛事经济,发展体育培训、体育旅游、体育经纪等体育服务业,促进体育消费,拓展体育全产业链。引导企业把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机遇,用足赛事综合效应,推进体育制造业细分领域产品研发,占领国内外新市场。
2、加强重点片区建设。基本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持续抓好六大新增长区域建设,重点发力“三区一走廊”,推动城市精明增长。晋东新区全面融入泉州环湾同城发展,精细做好功能区划,有节奏高品质深度开发,完善第二体育中心配套,加快鞋纺城二期、安踏一体化二期、乔丹品牌工业园建设,打通鞋纺大道、市域3号路等路网,打造体育公园、海滨公园等4个生态空间,实施第五实验幼儿园等4个教育项目,提升片区建设质效。高铁新区加强整体策划,强化项目招商,全面拉开建设架势。重点加快建设站前广场,实施5条交通道路、12个安置房项目,抓紧完善学校等公共配套。紫帽片区统筹生态保护和区域开发,加强旅游业态策划,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牵引效应,建设青训、研学基地,推动安踏全球研发中心落地,引进高端商贸项目,充分释放发展潜能。世纪大道创新活力走廊重点规划建设科创新区,统筹优化三创园、洪山文创园、罗裳片区功能定位,支持中科院装备所做大做强,启动建设国科大智能制造学院,实施草庵文旅街区项目,推动中纺院、国家服装服饰质检中心搬迁入驻三创园,加快形成科技创新生态圈。
3、强化城市综合保障。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推进15个市政交通项目,重点加快二重环湾、东部快速路、晋江南高速连接线建设,构建高铁新区连接田安大桥、晋江大桥、环城高速快速通道网络。打通龙狮公路、横九线、东石连接线、市域8号路,完善城市快速路骨架。推进池店南片区、会展中心区域等配套道路建设,打通3条断头路,完善区间路网。优化机场、动车站、高速出入口等重要枢纽交通环境,完善接驳换乘系统,提高通行效率。提升电力通讯保障能力。推动一流新型城镇配电网全域覆盖,投用2个110千伏输变电站,建成世中运智慧保电指挥平台,建设4个电力设施项目。高效运营大数据管理中心,投用世中运竞赛技术系统等5个信息化工程,设立5G基站1000个以上,基本实现中心市区、重点乡镇全覆盖。提升城市景观风貌。围绕酒店、场馆、景区等重要节点,晋新路、双龙路、晋光路等重要路线,以及重要城市展示面,同步推进道路空间、建筑立面、绿化景观、夜景照明综合整治,建设57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扮靓城市颜值,彰显城市气质。
4、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深化城市文明建设。全力迎接全国文明城市三年复评,围绕“当好东道主、喜迎世中运”,深入开展“一起出彩”志愿服务行动、“东道晋江”市民素质行动和“微笑窗口”行业服务行动,以饱满的热情和姿态迎接世中运。深化城市精细管理。开展环卫保洁提升行动,组织背街小巷卫生大整治,扩大垃圾分类试点范围,改造提升3个市区垃圾转运站。整修更新市政管线、公交站亭、道路围栏等城市家具,完善道路、景区、车站等公共场所双语标识系统。深化“两违”综合治理,持续规范店招广告、共享单车、摊点经营等街区秩序,加强路面停车管理,投用3个机械停车库,盘活7个小区地下停车场,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形象。深化社会治理创新。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开展“强基促稳”三年行动、“六守六无”平安系列创建,有效整合治安防控、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功能,完善基层治理“一张网”。投用反恐防暴训练基地。建成智慧消防运维中心,健全安全生产“152030”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深化消防、危化品、出租房、道路交通、建筑工程等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事故发生。全面推行“评理调解室”“最多投一次”阳光信访机制,集中化解信访积案。开展“百社解千难”活动,健全“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三)改革创新开放,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
弘扬晋江人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人文特质,全力实施省级县域集成改革试点,系统整合各项改革资源,发挥政策联动叠加效应,最大限度激活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1、强化要素保障。盘活发展空间。实行开发区、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建立闲置厂房空间数据库,清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2500亩以上。出台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政策,允许已确权登记工业物业产权按幢按层分割办证和转让,推进10个以上改造项目,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微工业园”。提升金融服务。实施制造业贷款增量增速行动,推广银税互动、云电贷、助保贷、科创贷等金融创新产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加大政府性产业基金在晋投资力度,加强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运作。加快金融广场融市繁荣,入驻基金、证券、担保等机构30家以上,推动“晋金私募汇”规模突破50亿元。新增上市公司3家以上,争取科创板上市实现突破。稳妥做好企业信贷和资本市场风险防范化解,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互联网领域非法金融活动。打造人才洼地。绘制重点产业急需人才分布地图,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00人以上。引导企业对接福大等高校、职校,设立一批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开展“二元制”“顶岗实习”等多形式合作,培育更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高效运作国际人才港,大力培育人才社群。探索人才异地就医绿色通道,完善人才子女就学政策,精准优化人才服务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受审分离“一号一窗一网”改革,建成投用“一门式”行政服务大厅,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一窗通办”,严格落实“好差评”制度,提高服务满意度。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基本实现政务数据中心整合和政务数据全量汇聚。完善中介组织管理办法,建立红黑榜考评制度,促进中介服务提质。推行“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通关改革试点,试行机场出境海关、安检“一次检查”模式,推进口岸通关提效。
2、做优创新生态。完成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任务,全力打造福厦泉科技创新走廊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节点。释放科研平台效能。加快福大微电子研究院、福大科教园二期建设,实现在晋科研机构归口统筹管理、协同联动、一体发展。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建实验室,开展技术攻坚,实现成果转化无缝对接。设立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规划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鼓励企业承接“军转民”科技成果,推动一批军工融合项目落地。畅通科技成果孵化链条。放大“海峡杯”系列赛事效应,做优科技大市场,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路演推介。提升孵化器、众创空间运营水平,建设一批中试加速车间,引导新生代企业家参与科创项目,完善“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链条,推动更多技术成果、孵化项目落地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成鞋服食品知识产权国家级快速维权中心,加强信用管理和诚信体系建设,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3、深化国企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国资监管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搭建国有资产运营平台,完成国有企业第二轮整合重组,优化布局结构。落实薪酬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改革,培育专业化市场化的管理运营团队。嫁接大型央企、国企参与改革,支持市属国企参与片区园区开发经营。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投融资机制,推动国有企业整合盘活公共资源资产,承接生态治理、道路管护、管网资源等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
4、加强对外开放合作。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和泉州环湾同城发展,推动厦漳泉联盟路建成通车,做细城际轨道R1线前期,加快福厦客专建设,快速推进机场扩能改造。积极参与区域协同协作,力争在产业开发、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人才培训等多领域合作取得新突破。深化山海协作,做好长汀、安溪等对口帮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晋江品牌海丝行”活动,鼓励龙头企业设立海外展销中心、研发设计中心,开展并购,拓展市场。放大综合保税区政策效应,试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支持陆地港建设保税物流中心,争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加强海外联络联谊,凝聚海外乡亲合力,支持参与家乡建设发展。深化与台港澳交流合作,落实惠台措施,探索建立台湾青年创业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拓展集成电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领域合作,努力打造对台融合发展先行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四)决胜更高水平全面小康,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七成以上财力投入民生,进一步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把高质量发展更多体现在高保障民生上。
1、补齐民生短板。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优化中心城区、重点片区教育规划布局,实施106个教育项目,新增优质学位9020个。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新改建10所公办幼儿园。开办泉州五中桥南校区。推行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规范民办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积极应对新高考综合改革。推进“5121”教育人才引育计划和“千百十一”孵化计划,实施教师“市管校聘”、职称全员竞聘等改革,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落地。完成市医院搬迁,深化与树兰医疗合作,创建三甲综合医院。推进21个医疗卫生项目,新增病床位1605张。实施卫生人才“525”孵化提升工程,加快培育名医名科名医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5个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服务管理。启用智慧卫生平台,实现13家试点医疗卫生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统一预约。推动120急救能力再提升,建设50个“AED安心场所”。加强疫情监测,强化重大传染病防控。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编制养老设施布局规划,落实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推广“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投用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建设6个镇级养老照料中心(敬老院)、5个村级敬老院、2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让老年人生活更加健康、更加舒心。
2、办好群众关键小事。落实20件为民实事和200件“民生微实事”,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建设一镇街一食品安全快检室,完善食品“一品一码”追溯体系,让群众吃得更加放心。制定学生营养餐标准,建设20个小学自办食堂,分类分批收回中学食堂自主经营,提升学校配餐服务,加强全过程监管,用心守护好孩子们的“饭盒子”。坚持“房住不炒”,把握土地开发节奏,加强楼盘建设监管,规范住房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开展小区物业专项整治,改造5个老旧小区,回迁4个安置房项目,改建10个社区治丧场所,完善“一老一小”文娱设施配套。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规范农村住宅加层审批,继续推进石结构危房改造。整治10个事故多发点、易堵点。提升公交服务,提高准点率和舒适度,试行社区巴士,完善市区镇区公共交通微循环体系。
3、兜牢民生底线。盯紧边缘困难群众,精准帮扶相对贫困对象256户、“四帮四扶”家庭200户,为低保、特困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完善“防返贫、控新贫、稳脱贫”长效机制,实现贫困人口动态清零。深化社会救助,提高城乡低保、重度残疾、孤残儿童、特困供养等补助标准,健全因病、因残、因灾致贫应急救助机制,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生计有保障、生活有盼头。
(五)攻坚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按照“五个振兴、三个全面”总要求,冲刺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加快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新型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1、培育农业产业优势。深入推进特色现代农业“3+1+5”产业体系建设,实施1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10个、高标准农田2万亩以上。加大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新增省级著名农产品2个。支持东石镇申报国家级胡萝卜产业强镇,建设深沪智慧渔港、金井福大鲍鱼科技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创意农业。建成九十九溪田园风光项目,打造10个乡村旅游精品村,促进农业全链条开发和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强化粮食安全保障。
2、激活农村发展动能。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产权流转“一平台两中心”,规范农村集体资源资产交易行为。试点开展集体资源资产委托运营,重点扶持集体创收项目20个,确保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20万元。开展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质押试点,强化农银对接,授信30亿元以上。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常态化机制,拓宽村财公开渠道。持续实施人才反哺农村计划、农村“双创”行动,推行青年设计师驻村服务,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
3、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深化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示范县创建,做优2个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2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建成2条泉州级乡村振兴示范精品线。新增编制50个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达85%以上。深化“三拆一清”“一革命四行动”,整村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一批小型停车场、体育设施等公共空间,打造集中连片示范典型村100个以上,新增200个乡村“微景观”。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完善乡村善治考评体系,健全百姓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机制,提升自治法治德治水平。
(六)攻坚生态综合治理,持续建设美丽晋江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严格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开展“全域治理、净化晋江”活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绿色成为晋江高质量发展最鲜明底色。
1、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全面建成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和小型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提高到85%以上。全面打通城镇污水“断头网”,修复五里园、安东园等园区污水管网。实现仙石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建成南港污水处理厂二期,完成晋南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建设,启动西南片区尾水排海工程,城市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编制市区排水除涝专项规划,加快实施陈埭片区防洪排涝工程。垃圾焚烧厂提标改建项目投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启动建设。
2、推进生态全域治理。持续开展污染源整治“霹雳”系列行动,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任务。深化水环境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实施185个河流整治项目,推进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建成梧垵溪、梧桐溪、缺塘溪等3条标杆河道,确保5条流域水质稳定在五类以上。开展饮用水源地“一源一策”保护,确保水质稳定达标,保障金门供水安全。深化大气治理。开展堆场扬尘、预拌混凝土、建筑渣土、餐饮油烟等专项治理,推进陶瓷、皮革、印染等行业整治,全面淘汰东海垵集控区燃煤锅炉。深化土壤治理。开展电镀、制革、危废经营等重点行业用地污染状况调查,实施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等专项行动。建设污泥集中处置中心,规范印染、造纸等一般工业污泥全过程管控。
3、打造绿色生态空间。开展“全民动员,绿化晋江”活动,植树造林7250亩以上。系统推进“一山一水”建设,建成崎山公园、晋江下游(南岸)生态公园,复绿紫帽山、灵源山、华表山、罗裳山,打造山水田园展示面。持续推进泉州湾河口湿地、安海湾生态整治。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因地制宜,推进矿山综合整治。完成省级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任务,编制森林资源保护规划,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七)保护传承历史文脉,持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城市的根脉和灵魂。我们要大力弘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淬炼时代城市精神,让文化成为晋江更深厚、更持久的动力之源。
1、以文化彰显城市底蕴。加强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点保护,弘扬海丝文化,推动互鉴交流。制定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实行“古镇、古村、古街、古厝”挂牌保护,实施龙山寺周边环境整治。建设文保单位安全风险防控管理系统,修缮钱头状元第、长顺建筑群、张瑞图宅等13处文保单位。创新活态传承,提升安海三大节庆、东石数宫灯、金井返亲节等民俗文化,建成非遗展示馆,加强人才培养,做活展演展示,让非遗融入城市、走进生活。
2、以文化激发城市活力。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加快工人文化宫、艺术(美术)馆建设,投用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实现镇级文化站全覆盖。提升文化空间共享品质,推动市级文化场所向公益活动开放,盘活公共文化资源。打响“大美晋江”“国学讲堂”“艺术讲堂”等文化惠民品牌,开展文艺精品百场公益性演出。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成立文旅产业联盟,支持利郎、兆泰1988等文创园区发展创意设计、工艺美术、动漫游戏等业态,促进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闽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挖掘灵水、福林、塘东等传统村落文化印记,加快五店市北区建设,开放运营梧林传统村落,创建灵源山国家4A级风景区、紫帽山省级旅游度假区,保护利用深沪湾、围头湾等滨海资源,策划提升精品旅游线路,完善“食住行、游乐购”全链条,推动“过境游”向“过夜游”提升。鼓励开展古城记忆、滨海风情、乡村田野等主题徒步活动,让更多人认识晋江、了解晋江、爱上晋江。
3、以文化涵养城市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深化拓展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工作,完善基层实践所站,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活动。大力弘扬“诚信、谦恭、团结、拼搏”的晋江精神,高质量创作《爱拼会赢》等文艺精品,加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提升市展馆展示内涵,讲好晋江人敢闯敢干的创业故事,凝聚全市上下拼搏奋进、共建美好家园的精神力量。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各位代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面对“三大任务”的决胜攻坚,我们将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深刻把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坚守初心使命,尽责担当作为,“拼”字当头,“干”字为先,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强化政治建设。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自觉加强政府党的建设,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政府工作始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确保政治过硬。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严格落实上级和市委决策部署,用好用活省委“三四八”工作机制,把既定的方针政策、战略决策、工作部署转化为作战图、项目书,确保落细落实。
(二)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政府公职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化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政府公信力。
(三)提高行政效能。持续转变政府职能,落实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聚焦关键领域,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拓展,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强化政府公职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大力发扬斗争精神,细化量化政府工作,见清单、见行动、见实效,以成果说话、以实绩交卷。
(四)建设廉洁政府。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廉洁自律准则,坚守底线、远离红线、不碰高压线。加强审批服务、行政执法、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财政支出等重点领域制度建设和监管,强化审计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问题。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有效提升营商环境,树好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行胜于言,落实为要。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只争朝夕的拼劲,决战2020、决胜三大任务,谱写“晋江经验”新篇章!
晋江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 2019年12月 印
附注:
(P1)“中国十大慈善城市”:深圳、北京、佛山、杭州、上海、福州、广州、银川、香港、晋江。
(P2)“两个年”:“三大任务冲刺年”“城乡环境整治攻坚年”。
(P2)“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P2)“445”工作法:晋江开展清理批而未供土地工作法,即,四个一:一宗一档案、一宗一对策、一宗一保障、一宗一时间;四种模式:供、用、盘、撤(补齐手续、供应一批,化解问题、用好一批,调整用途、盘活一批,依法依规、撤销一批);五个机制:分类处置机制、快速协同机制、高效服务机制、科学供地机制、精细管理机制。
(P2)“五个一批”: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
(P3)“三园一区”:科学园、工业园、设计园(三创园)和综合保税区。
(P4)16个城市专项行动计划:体育场馆保障计划、综合交通保障计划、城市景观提升计划、生态环境提升计划、城市管理提升计划、城市文明提升计划、城市形象推广计划、旅游服务提升计划、人才队伍培训计划、信息数据保障计划、医疗卫生食品安全保障计划、城市安全保障计划、城市电力保障计划、产业升级计划、赛事活动三年计划、财政保障和市场开发计划。
(P5)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
(P6)“两高”及重要通道沿线: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城乡重要通道沿线。
(P6)“三拆一清”:拆违建、拆搭盖、拆广告牌、清垃圾。
(P6)“一革命四行动”:“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
(P6)“三治”融合:自治、法治、德治融合。
(P6)“1+3+N”调解格局:指“1个中心、3大调解对接、N个调解委员会”。1个中心,即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动指挥中心;3大调解对接,即诉调、公调、检调对接;N个调解委员会,即32个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
(P7)3个医疗服务“航空港”:依托市医院、中医院、安海医院,与国内外知名医院开展交流合作,对接国内外顶级医疗专家来晋诊疗。
(P7)“六守六无”:守诚无失信、守德无纷争、守约无陋俗、守规无事故、守法无案件、守廉无贪腐。
(P9)三大攻坚战: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P12)无车承运:指不拥有车辆而从事货物运输的个人或单位,一般不从事具体的运输业务,只从事运输组织、货物分拨、运输方式和运输线路选择等工作,收入来源主要是规模化的批发运输产生的运费差价。
(P13)六大新增长区域:“双创”活力走廊、高新产业聚集区、“双高”道口经济区、科教产业集聚区、综合保税区、晋东新区。
(P15)安全生产“152030”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每月15日前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每月20日前将隐患问题提请市领导协调,每月30日前通报整改落实情况。
(P15)“百社解千难”活动:指动员引导百个社会组织聚焦脱贫攻坚、特殊群体、群众关切,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在整合力量、调动资源和专业技术等方面优势,助力解决千余项民生热点难点问题。
(P15)“三社联动”:以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为载体,推动多方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P17)“一号一窗一网”:“一号”指企业凭社会信用代码、群众任身份证一个号办事。“一窗”指审批服务事项归集于“一窗式”行政服务中心。“一网”指建设市镇村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服务平台。
(P17)“两步申报”:进口货物概要申报与完整申报通关模式。
(P17)“两段准入”:指海关以进境货物准予提离口岸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为界,分段实施“是否允许货物入境”和“是否允许货物进入国内市场销售或使用”两类准入监管的作业方式。
(P19)“5121”教育人才引育计划:到2020年,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5名以上、高级人才10名以上、骨干人才20名以上、优秀人才100名以上。
(P19)“千百十一”孵化计划:2017-2020年,新选拔培养并确认各类名教师1000名以上,新培养教学名师(含学科教学带头人)100名以上,每年新设立名教师孵化工作室(含名师孵化工作室、名校长孵化工作室、名班主任孵化工作室)10个以上,让每所公办学校都有1名以上的名教师。
(P19)“525”孵化提升工程:遴选优秀青年骨干(5名领军型人才、20名培养型人才和50名实用性人才)前往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
(P19)“AED”安心场所:在学校、住宅小区、村(社区)敬老院等公共场所配备自动除颤仪(AED),组织急救技能培训并颁发急救员证。
(P20)“四帮四扶”:帮就业、帮就医、帮就学、帮安居和扶贫困、扶老幼、扶伤残、扶志气。
(P21)“五个振兴、三个全面”: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P21)特色现代农业“3+1+5”产业体系:3个省级农业园区、1个渔港经济区、5个县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
(P21)“一平台两中心”:农村集体产权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中心。
(P21)农村“三资”监管: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
(P25)省委“三四八”工作机制:时间维度上,抓好“年初研究部署、年中协调推进、年底总结提升”三个具体阶段;工作链条上,突出“全面学习领会、深化细化措施、扎实贯彻执行、检验落实成效”四个重点;工作进程上,抓好“严格对标对表、夯实主官主责、精细分解分工、强化盯办推进、确保落细落实、接受干群监督、加强激励奖惩、推进持续深化”等八个环节。
(P26)“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