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散论】磁灶土尾庵窑出土文物(一)
时间:2023-08-01 09:14 浏览量:
     土尾庵窑址位于磁灶镇岭畔村梅溪南岸约300米的土尾庵山坡上,宋—元代窑址。1995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福建省博物馆考古部对该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了龙窑窑基一段,出土了大批瓷器和窑具标本。瓷器主要有青釉、黑(酱)釉和黄绿釉三大类,器形以日用品为主,主要有碗、碟、盏、杯、盘、盆、钵、罐、壶、瓶、灯、炉、军持、执壶、水注、盏托、砚台、瓷枕、香薰、扑满(储钱罐)、鸟食罐、各类器盖以及腰鼓。此外还有动植物模型(如狮、虎、龟、免、蟾蜍、寿桃)和人像(力士)等,另有少量的供器及明器等。

       罐 Ⅰ式敛口外卷沿,斜颈,溜肩,鼓腹,平底内凹。肩部对称饰四个横向桥形系。灰胎,仅在口部及外上腹施酱褐釉;内、外下腹部有多道轮旋纹。口径8厘米、底径8.2厘米、高15.6厘米。Ⅱ式撇口,沿外翻,圆唇,束颈,弧肩,斜直腹,平底内凹。肩部附对称六个竖向桥形系。灰胎,在口、颈、外腹部施有土黄色化妆土,未上釉。外腹部刻画斜线菱格纹及上下两组平行线纹。口径11厘米、底径8.2厘米、高24.2厘米。
      瓶Ⅰ式花口,沿外折,长束颈,溜肩,鼓腹,饼足,平底内凹。颈、肩处贴饰对称的两个衔环耳。在颈中部、肩、下腹部各有多道凹凸弦纹,颈、肩处刻画单层覆莲纹,腹部刻画随意的折枝牡丹花纹等。生烧,胎呈黄色,在内侧颈上方及外侧施有土黄色化妆土,未上釉。口径6.2厘米、底径8厘米、高21.9厘米。Ⅱ式撇口,宽平沿,外口沿呈菊瓣形,长束颈,溜肩,鼓折腹,饼足,平底略凹。沿、颈交接处有突棱一周。上腹部饰凸弦纹二道,弦纹上方阳印双层覆莲瓣纹,下方阳印折枝花卉纹;下腹部刻画数组短竖线纹。胎生烧,呈黄色,未上釉。口径4.2厘米、底径5.5厘米、高13.4厘米 。

     

    (来源:晋江文史散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