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那些感人的战疫故事
时间:2020-05-12 18:07 浏览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晋江市卫健系统全体人员日夜坚守、携手抗疫,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先进典型,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来自晋江市卫健系统各单位的“战士”们,分别讲述了不同岗位展现出的暖心动人、彰显情怀的抗疫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

      抗疫采样二三事

      讲述人:晋江市中医院赖志云

      故事一 第一次出征 

      2月18日,培训刚结束第二天就接到任务,心里充满了第一次出征的紧张,又充满了光荣完成任务的期待,就是带着这种紧张和期待,我和助手一遍遍地核对物资、一遍遍地在心里演示操作过程。当到达第一个观察点时,太阳已经下山,工作人员也用过晚餐,虽然只有6个对象,但我们还是用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才完成。整理完就马上投入到第二个观察点的采样,有了第一个点的经历,我们的效率明显提高了不少,好心的工作人员在旁边还帮忙拍了几张照片,让时间仿佛有了瞬间的定格。回来路上汗流浃背、饥寒交迫自不必说,途中有院领导打来关心的电话,还有泉州卫健委关于操作细节和物资损耗的电话,最令人感动的是,回到科室时,餐桌上竟有同事为我留了一份盒饭,在那段方圆三里找不到地方吃饭的岁月里,那份盒饭成了我人生中的美好回忆!

     

      故事二 中暑了 

      每次采样完我都没有回家,而是等第二天确认结果阴性才回家。随着复工复产,观察点的对象越来越多,我们的操作也越来越熟练,出汗、脱水一度成为采样的主题词,我的饭量也越来越大,但体重反而迅速下降,参加采样1个多月,体重就下降了8斤。随着天气慢慢变热,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3月27日那天,天气有点闷热,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多,我和助手辗转三个点,先后给87个对象采样,还没结束的时候,就感觉一阵阵头晕,仿佛被一个火炉包围着,脸烫烫地难受,贴身衣服已经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会不会是中暑了?”脑海里迅速闪过中暑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发现竟惊人地吻合,脱完防护服测了体温——37.4℃,如实报告后,院领导和防控办用绿色通道卡让我做了检查,检查没有异常后,体温当天就恢复正常,但还是给我放了3天假,于是我又满血复活了!也是那一次,让我对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更加敬佩!

      故事三 不被击毙,不当俘虏

      从最初的一天采样10人,到最多的一天采样292人,我和采样队员们一样,都从责任的起点开始,破茧成蝶,完成了蜕变,我先后为将近1000个对象采样,他们有的来自湖北,有的来自菲律宾,有耄耋之年的老人,也有嗷嗷待哺的婴儿……在采样中,我们总是牢牢记住庄院长的嘱托:不被击毙,不当俘虏!至今,采样队员无一人发生感染,一路汗水,一路收获!

      抗疫无小事,在核酸采样那段经历中,每一次都是那么刻骨铭心,既有探索的艰辛、挫折的痛苦,更有成功的喜悦、成长的收获。我也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安医隔离病区抗疫记

      讲述人:晋江市第二医院黄绿茵

      2020年1月23日,安医人开启了抗疫篇章。历经5个日日夜夜,隔离病区的筹备、医护宿舍区的整理、治疗室的一针一管,无不展示着安医护理9S的风采:整洁的办公室、防护物资筹备、隔离病区的三区两通道、单人间病房,隔离病区从无到有,离不开安医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努力。

     

      为抗疫做准备: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全员培训,防护服穿脱培训,反复培训是为了在战场上保护好自己,救治更多的病患。

      2020年1月28日,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2020年2月2日,陈良渠医师和我主动请缨参加泉州定点医院救治工作。“请放心,我们一定会平安归来的!”。3月20日,我们顺利完成抗疫支援工作。

      2020年2月5日深夜,李主任带领着我们开启了安医隔离病区抗疫篇章。

      为了更好地自我防护,我们剪短了长长的秀发。

      清晨,开启了隔离病区一天的工作:厚厚的防护服是我们战胜病毒的铠甲,在镜前反复确认,我准备好了!

      准备好治疗用品,开始一天的治疗工作……

      “放心,有我们在,您会很快康复的!”

      “大叔,我们进行交接班,您有什么不舒服,请及时告诉我。”

      “抽血会有一点痛,请您配合一下,很快就好了!”

      王医师的中医查房,“望闻问切”一个都不能少。

      当护理精神疾病患者时,患者对我说:护士姐姐,你也一起吃药。我慢慢地把药拿给他,并看着他服药。“我已经吃过了,你乖乖吃药。”

      高风险的采样工作,我们不怕!“啊,很快就好了。”

      厚厚的防护服,频繁地对讲机沟通,声音里透着沙哑,护目镜内满满是雾气和水滴,但这不影响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

      治疗工作做完了,给小伙伴一个胜利的表情。

      做病区保洁工作,更换消毒液,平时简单的一件事现在却那么吃力。

      林主任的RT之旅,9小时不吃不喝,戴上这套,每一次呼吸都费力,但是您对工作的认真执着令人感动,结束RT,您一边吃饭,一边仍不忘回复工作上的电话。

      在寒冷的冬日,工作结束后却是汗水已湿透衣裳,头晕、恶心、想吐,这就是工作结束后的感受。我们已经很累,我们依然微笑着,从未喊过累。

      2月14日,我们过了个永生难忘的情人节,李主任、林主任送情人节礼物,虽不能和爱人一起过,但这是我们过的最有意义的情人节。

      3月8日,女神节,李主任的礼物让大家感动满满,我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一个温暖有爱充满正能量的隔离病区。

      3月15日,安医隔离病区圆满完成抗疫工作,这群可爱的白衣天使做好了最后的病区消杀工作。

      3月23日,因输入性病例增多,我们在东石中心卫生院开启了我们的抗疫第二战。

      4月20日,我们顺利完成了东石中心卫生院的抗疫工作。

      4月22日,停了3个月的呼吸内科,在这群可爱的小伙伴的努力下恢复了正常。

      4月23日,我们扬帆起航,继续为守护呼吸疾病患者的健康努力!

      身为卫健人,我们守疫线 

      讲述人:晋江市卫生健康局庄珊珊

      曾经以为战争是炮火连天,硝烟滚滚。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在我们猝不及防之下降临了。作为这次疫情防控的主力军,1月21日,我们就接到了上级通知,立即取消春节假期,全员返岗。本以为会顷刻间怨声四起,谁知全局上下所有同事二话不说,第一时间到岗到位,24小时随时待命,高效运转。

     

      1月24日,除夕。空静寂寥的大街全然只剩下我们和零星群众的身影,那天的年夜饭,许多同事都是忙碌到晚上七八点,匆匆赶回家吃一点又赶回局里加班。

      1月25日,正月初一。从市120转运第一个疑似病例开始,既是党员又是市120急救中心负责人的黄保驾就一直坚守岗位,24小时在线,会同120、相关医院研究制定密切接触者及发热患者转运方案,并根据疫情防控实际,不断优化转运流程,确保规范转运、万无一失。截至目前,晋江市120急救中心已经安全有序地转运疫情相关患者3500余人次。

      2月4日,立春。战“疫”已经处于白热化阶段。作为基层卫健人员,我们深知信息准确是疫情排查工作开展的基础。一起确诊病例的背后,我们要做很多工作,人员摸排、统计上报、医疗救治、查找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现场消杀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来沟通协调。负责人员摸排、数据统计的疾妇科全体工作人员,每天加班到凌晨,那段时间疾妇科科长苏远连每天要接听近200个电话,连续十多天加班到凌晨三四点,喉咙发炎,都快说不出话了,口袋里揣着一瓶西瓜霜喷剂,过一会儿就要拿出来喷一喷。

      夜深露重,卫健局的办公楼里仍然灯火通明,陈丹儿、陈秋凤、徐晶花等几位女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担负起统计全市疫情动态信息、排查湖北返晋人员情况等重任,除了大年三十回家吃的那顿年夜饭,她们都没回家吃过晚饭,有的甚至已经连续十多天没回家看过年幼的孩子。

      2月10日,战“疫”的第二个14天初始。傍晚6点,局里的“后勤部长”蔡良友刚结束工作会议,立即回到办公室,召集大家开碰头会,了解各项后勤保障工作进展以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紧接着,他快速处理了手头上需要流转的几份公文,放在办公桌上的盒饭已经凉了,他顾不上吃,又赶忙把几项重要工作布置下去。后勤保障工作事无巨细,大到召开各级会议、腾出办公室给防控指挥部,小到办公楼如何消杀、指挥部人员工作餐怎么安排,他都要统筹考虑。同事从他和家人通话中才偶然得知,他的母亲几天前刚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对于母亲,他心怀愧疚,可还是将母亲托付给姐姐和大嫂,自己扑在了防疫一线上。

      3月5日,晋江清零,城市初醒。真是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企业渐渐开始复工,学校陆续开始复学,而我们的工作依然还在继续。为了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推进企业复产复工,晋江市卫健局制定了“千医连万企”活动,组建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为主的千人医务团队,专业化指导企业精准施策,确保每家复工复产企业至少有1名医务人员挂钩联系。纪刚宏局长、许辉荣副局长等几位局领导每天带队奔走在企业复工复产一线,开展防控工作指导,为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随着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防止境外输入成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陈鹭旭副局长带着大家紧急增设新的健康观察点,全力做好入境人员服务保障工作。

      古有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今有全体卫健人,舍小家顾大家。面对疫情,大家昼夜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我们这群可爱又可敬的人儿啊,总是用行动代替言语:身为卫健人,我们守疫线;我们都是党员,群众都应在我们身后“!疫情不退,我们不退”是我们的誓言、我们的坚守,是我们必胜的决心!

      我们的“嘉”

      讲述人:晋江市英林中心卫生院蔡婷婷

      我们“一嘉”共有108人,我们笑称自己是梁山好汉108将。这么大的家庭是怎么来的呢?这么多人是要做什么呢?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英林镇嘉排村从2月2日开始封村管理。2月4日,晋江市卫健局统筹抽调全市14家兄弟单位医务人员加上我院医务人员共计108名,参与嘉排村的防控工作。这就是我们“一嘉”的由来。108名医务人员14天的奋战,换回了“嘉”的安宁。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其中的几个感人瞬间。

      故事一 孤?不孤! 

      在安排随访人员时,我对嘉人们说:现在医学随访对象中有这么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与确诊患者正面接触过,但没送去集中医学观察的,共32人。大家谁去呢?大家沉默了,这时候许淑宝,我们的阿宝姨,站出来说,我去,我自己孤家寡人一个,“我去,你们大家都有家庭,有老有小的,我去。”从4日开始到17日,共14天的时间里,我们的阿宝姨跟随访对象打成一片,每天互通信息,随访对象有什么问题或者困难都会跟我们阿宝姨说。在我们这“一嘉”里,阿宝姨扮演着妈妈的角色,她每天上班第一句话就是问:“吃饭了?没吃的要赶紧去吃饭,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就不爱惜自己。”下班时间第一句话就是,“回去当心点,路上注意安全,晚上泡泡脚,早点休息,别玩手机了。”

      故事二 万众一心 

      “喂,您好,柯医生,我是张X,我今天晚上测了体温36.8℃,没有不舒服的地方,您赶紧下班吧,辛苦啦,太感谢您啦。”

      “您好,张阿姨。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谢谢您的配合,如果您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请及时就医或者拨打我的电话,我24小时在线。”

      “好的,柯医生,明天您晚点来,我先把家附近需要测体温的人叫起来了,再通知您来,不然每次您都要等很久,浪费时间,或者要不我家的电动车给你们用,全村那么多人,你们用走的太辛苦了。”

      这样的对话,在嘉人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是因为,我们入户开始随访时,大多观察对象都还在休息。为了测量准确,需等对象下床后再测,有时候会碰到不配合的对象,就需要在观察对象家门口与其家属沟通后方可测量。在接下去的随访工作中,经常遇到热心的群众帮忙带路、找人,从而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除夕夜开始,我们毅然逆风前行,让身上的白衣在空中飘扬,点燃夜空中的点点星光,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田。

      抗疫回忆录

      讲述人:晋江市疾控中心侯婉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武汉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后,中心通过提前准备,组织操作技能演练、全面装备维护等,确保疫情来临时,人员、物资、技能准备充足,不打没有准备的仗。

     

      除夕夜,积极的备战后,迎来难得的休息,大家本在家享受阖家团聚的美好时光,一阵急促的铃声划破了喜庆的氛围,自此拉开了中心连续抗疫“五加二”“白加黑”的序幕。

      第一章 检验

      疫情开始时,检验组承担了晋江市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任务,每天早上与鸡争鸣,不断往返于隔离病房与实验室之间,不断地进出病房和实验室。一天下来,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奔波在检验的路上。从患者的嘴巴里取样本,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不明的前期,引导病人发出“啊”的声音采样,有时候还会引起患者的咳嗽,对采样人员的技术和心理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遇到不理解的患者,觉得采样难受,拒绝采样,我们检验人员耐心与其沟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不配合,差点把我们的工作人员急哭了。

      对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几乎是与病毒“零距离”接触。疫情刚开始时,防护装备每天消耗量很大,全国应急物资供应又很紧张。为了节约防护服,有时候1套防护服要穿四五个小时,为了避免中途上厕所,他们上班前不敢喝水,四五个小时下来嘴巴都干了。那时候半夜十一二点都会接到检验任务。采样2小时,检验4小时,当他们完成检测走出实验室时,天已经亮了。

      第二幕 流调

      拨打电话进行核实,下乡入户进行调查,在海量信息数据里找线索,一天下来不停地在说,嗓子沙哑了、难受了就含润喉片继续说。

      每天8点上班,晚上12点才可能下班,凌晨2-3点更是一种常态。有时候刚忙完一天的工作准备下班,已经是早上6点。新的一天,已经开始了。

      错过饭点是很普遍的事,有时候晚上还有疑问中午吃饭了吗?打包送到科室的饭菜,经常会放到凉透了。有时候同事会互相提醒:“先吃饭,再继续。”“等下,我先把这个做了。”是最经常得到的回复。

      为了方便工作,部分应急队员干脆就住在单位,从除夕夜开始连续奋战,一个多月没回过家。有一次流调组工作到早上6点,本来晚上加班,上午是要休息的,结果8点时他们又准时出现在岗位上。

      有一次,看到一个同事在和他妻子还有2岁孩子视频,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唯一能见到的机会就是通过视频通信。有次他结束视频,跟我们说:哎,现在孩子都不理我了,他以前不是这样的,他以前看到我很高兴的,很喜欢和我说话的。温馨而甜蜜的抱怨背后是对女儿无比的思念。

      第三曲 消杀

      在疫情期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身影经常占据各个朋友圈,他们穿着臃肿的防护服,背上大大的喷雾器,在疫点来来回回。他们就是我们的消杀人员。

      别看他们穿着看似臃肿,为了方便现场操作,他们只穿2件,外面防护服,里面是一件薄薄的洗刷衣。背上背的喷雾器有四五十斤重。一次全面消毒就要持续2个小时左右。长时间的负重,有些人肩膀都被勒出了血痕。

      消毒结束,在疫点外围脱掉防护服进行污物回收。脱去防护服时,里面的衣物已被汗水浸湿。那时候正值冬天,我们这里的风又很大,他们穿着浸湿的衣服,在寒风中进行消毒的收尾工作,乘车时为了保持车内空气流通必须开窗,风吹在身上,冰冷刺骨。回单位整装后,往往还没来得及休息,又要去下一个疫点了。

      因为防护服太招摇、太显眼,尤其是在疫情暴发时,很容易引起周围群众的猜疑和议论,导致有些患者不愿意配合、不让消毒。为了消除群众顾虑,我们改成了早上4-5点。半夜的医院、病家及交通工具等,都有消杀人的身影。长时间的奋战,部分人员还着凉感冒了,当排除新冠肺炎以后,马上又回到岗位继续奋战。

      尾声:我们是疾控人,一群在幕后默默工作的人。不管疫情何时落幕,但我们时刻准备着,有信心打赢这场防疫战。

      我们

      讲述人:晋江市医院梅岭院区张雅鸿

      “我们”来自晋江市医院梅岭院区。一起来听听“我们”的故事。

     

      我想大家一定都和我一样曾叹息过:“2020年太难”,是的,太难了,零经验、物资匮乏、人员不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这种一生也许难遇一次的警报就这样拉响了。

      “春节期间两天内完成集中医学观察点筹建”太难了。一群两手空空的人,硬是用48个小时的不眠不休换来了青鸟医学观察点的筹建成功,并且在之后的30多个日夜里接收了近百名观察对象,他们中有的只有7个月,有的已经87岁。

      第一批派驻的医务人员中,李医生发朋友圈“舍我其谁”的豪言,病区朱护士长培训完防护服的穿脱后直接去了隔离点,二孩妈妈蔡护士说:“不是还缺一护士吗?我行。”“90后”杨护士说:“我单身,没顾虑的。”一个个都让人自叹不及。

      “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在青鸟医学观察点的日日夜夜,点亮了这群人的隐藏技能,他们变身保洁员、消杀工、水电工、送餐员,甚至是马桶维修工、理发师、心理咨询师、康复理疗师。这个时候才发现,身边都是些被耽误了的“人才”。

      “医院防控”太难了。可以说医院是最易发生交叉感染的地方,来往的大部分是患者,或者是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及儿童;而冬春交际又是感冒发热最为常见的季节;春节期间人员物资的极度缺乏,种种复杂的情况,可想而知防控的巨大压力。那段时间印象最深的是王毅主任的常常“炸毛”,防护不到位,王毅主任就“炸毛”;物资不够,王毅主任也“炸毛”;医护人员长时间不休息,王主任依旧在“炸毛”。除了“炸毛”的王主任,院里还有一群“葛朗台”,后勤人员对一个口罩、一顶帽子、一件隔离衣都登记造册,连借都要写欠条;医生护士们但凡上班都尽量少喝水,不给浪费防护用具提供任何可能。厚重的防护用具,让我们看不清彼此面容,却知道我们共同肩负的职责;汗水湿透衣襟,让我们身心俱疲,却知道我们共同坚定的信念;24小时的不合眼,让我们极度困倦,却知道我们共同守望的明天。

      “每天几千个随访”太难了。公卫组的日历本上永远是密密麻麻的排班,桌上永远是厚厚的一沓又一沓的档案;桌上的电话机永远在一次次地拿起放下,梅岭的街道上永远有他们奔波的身影。在兼顾每日几千个随访的同时,他们还承担配合密切接触者的转运工作,上午八点到晚上八点,转运的路上你可能看到的是太阳,是月亮,也可能是凌晨的启明星。

      一样困难重重的还有我们的健康管理中心,从最初的锦江酒店到维也纳酒店,再到现在的锦江之星酒店,从最初管理对象从湖北武汉等重点疫区返晋人员到国外返晋人员,“695+180+235”,这1110人就是健康管理中心的军功章,他们安抚了1110颗不安的心,他们避免了1110个可能发生的感染风险,他们也驻守了近2000个小时。

      2020年的太难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正是这些困难让我们看到那些“60后”“70后”的前辈们的壮志不已,正是这些困难让我们看到“80后”“90后”新一代的锐意进取,也正是这些困难让我们找到这个时代的责任和担当。

      2020年除了难还有我们不可否认的爱和感动。“一开始来的时候,不安、担心、沮丧,一大堆情绪夹杂一起,但你们如沐春风的关心让我渐渐安心,让我不再害怕。”这段话摘自医学观察点留观人员的感谢信,还有我们的小天使送的情人节礼物,以及来自健康管理中心的人员点赞和锦旗。我们深深知道,这是担当幻化成的爱,我们深深知道,这是责任升华的感动,我们深深知道,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记者_齐玉波 通讯员_晋卫健 文图)

     
    标签:抗疫|逆行者|晋江卫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