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该不该打?听听咱厝心理专家怎么说
时间:2020-05-15 11:56 浏览量:

     “神兽”们作妖,吼骂都不解气,家长是不是有打他们的冲动?那体罚会不会让他们变乖呢?熊孩子到底要不要惩罚呢?如何进行巧妙的惩罚呢?

      这期亲子课堂,本报特别邀请晋江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晋江市平山中学专职心理教师陈红礼对家长们关心的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记者了解到,在疫情期间,晋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以“晋江心理辅导”公众号为平台,定期推出疫情期间家庭教育微讲座或微课,帮助广大学生、家长科学看待和积极应对疫情期间的亲子关系,增进亲子沟通。

      陈红礼 晋江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咨询师、晋江市平山中学专职心理教师、福建省何成勇心理名师工作室成员、泉州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晋江市教坛新秀、晋江市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研员。

      体罚会让熊孩子变乖吗?

      家长:当讲道理都讲不通的时候,能不能用体罚来纠正孩子行为?

      陈红礼:体罚并不像大人们所想的那样,能让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变听话。相反,它可能让一个孩子的攻击性变得更强。

      家长:那体罚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吗?

      陈红礼:研究表明,体罚并不能让孩子变好,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各种不良影响。受到体罚越严重,孩子攻击行为越多,后来更可能经历诸如抑郁自杀酗酒虐待儿童等问题。所以说,父母不应该体罚孩子。

      家长不能对孩子有任何惩罚?

      家长:既然体罚会对孩子产生这么不好的影响,那我们家长是不是就不能对孩子有任何惩罚?

      陈红礼:如果能巧妙地惩罚,可以使个体不良行为减少。真正想要控制行为,需要将强化和惩罚结合起来。通过对正确反应进行强化,对错误反应进行惩罚,对无关反应既不强化也不惩罚,可以使有机体的行为往预期的方向发展。不过,强化和惩罚还需要注意力度。

      如何让惩罚有更好效果呢?

      家长:那我们在惩罚孩子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吗?如何让惩罚有更好效果?

      陈红礼: 巧妙性惩罚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及时性。在不良行为出现后,立即执行惩罚,才能使惩罚具有针对性。

      2.一致性。对孩子受惩罚的行为要有较固定的标准。每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时,就必须受到惩罚。而当孩子没有出现这些行为时,就不应该受到惩罚。有些小孩子并没有犯什么错,却因为父母的心情不好而成了替罪羊。这种惩罚只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恐惧怨恨的情绪,并产生混乱的是非观,而不能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3.对特定的不良行为要做出反应,而不针对个人的特点。惩罚是为了改变一些可以改变的行为,如果一个人因为他某些不可以改变的特点而受到惩罚,不但不能使他在这个方面变好,还会给他带来很多的心理阴影和负担。

      4.要控制惩罚的力度。适度的惩罚可以让一个人长记性,而重度的惩罚只会引来反抗和敌对。同时,也会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长期受到重度惩罚的人,长大以后还很有可能以暴力的方式对待他人。

      5.惩罚过程中不应该伴随其他强化的因素。如果一种行为受到惩罚时,同时也受到了强化,显然就很难被抑制或消除了。比如说一个孩子不愿意吃饭,要吃零食而哭闹。正在母亲批评他的时候,爷爷却跑去给他买了最爱吃的冰淇淋。显然,母亲的批评就不会有效果,爷爷买冰淇淋的做法强化儿童的哭闹行为。作为家长,在惩罚过程中要认识到潜在的强化因素,要注意去消除这些因素。比如说,在以上这个例子,就可以通过家庭成员的沟通来达成教养态度上的一致性。

      6.不要实施体罚。研究已经证明了体罚的效果,并不如家长们所想的这么好。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在父母看来比较积极,但孩子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比如说,你的孩子故意把垃圾扔得满地都是,那妈妈罚孩子跟她一起做家务,既让孩子受到一些教训,又可以培养一下孩子的劳动能力。在劳动的整个过程中,亲子之间的聊天接触还增加了双方的感情。这样的惩罚可谓是一举多得。

      (记者_陈青松、张清清 采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