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继续居全国百强县第5位
来源:公开网统计公报 时间:2015-09-30 00:00 浏览量: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2015年晋江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和改革创新的双重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齐心协力、积极有为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在改革创新中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再上新台阶,财政实力持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稳居全国第5位,县域经济实力连续22年居全省首位。但受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影响,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20.47亿元,比增8.6%,“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1.2%;总量分别占全省、泉州市的6.2%26.4%,超过省内的宁德(1487.65亿元)、南平(1339.51亿元)两个设区市,与莆田市(1655.16亿元)基本持平。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9.03亿元,比增1.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77.94亿元,比增8.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3%,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1016.96亿元,比增8.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1.9%,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23.49亿元,比增9.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3.6%,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2.3%,比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

    1.农业生产基本稳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68亿元,增长1.8%。其中渔业产值25.25亿元,增长6.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3亿元,增长4.9%;种植业产值7.78亿元,与去年持平,主要是胡萝卜产量虽然有所提高,但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降影响;受畜禽养殖退出影响,畜牧业产值4.10亿元,下降18.5%;林业产值314万元,下降64.9%

    全市粮食播种总面积37.87万亩,下降2.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3.92万亩,粮食产量4.81万吨,分别下降4.8%6.9%;蔬菜播种面积20.45万亩,蔬菜产量29.36万吨,分别增长10.6%24.2%;油料播种面积3.98万亩,油料产量0.87万都,分别下降14.0%12.2%。肉蛋奶总产量1.9万吨,下降20.3%;水果产量6043吨,增长2.2%;食用菌总产量4765吨,增长2.6%;水产品产量24.40万吨,增长7.0%

    2.工业运行总体平稳

    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4002.47亿元,比增9.1%,“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5.0%注:除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外,其余工业指标均为现价增速);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以下简称规上产值,标准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完成3616.58亿元,比增9.3%,“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5.7%;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0.4%,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1.6%,拉动全部工业产值增长7.9个百分点。

    1)从注册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引领工业经济增长。全年股份制企业完成规上产值1635.99元,同比增长1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规上产值增速放缓,全年完成规上产值1955.01亿元,增长7.5%,但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规上产值占全部规上产值的比重高达54.1%,其增速放缓影响了全部规上工业产值的增速;集体企业完成规上产值10.88亿元,下降9.8%;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规上产值6.23亿元,增长11.9%

    2)从支柱产业看,产业运行有喜有忧。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7个,其中,制鞋业、纺织服装业产值超千亿元,分别达1060亿元和1002亿元。五大优势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777.16亿元,增长8.5%,其中,食品饮料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完成规上产值349.69亿元,增长18.6%;纺织服装业、纸制品业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分别完成规上产值863.31亿元、225.30亿元,分别增长11.1%12.9%;制鞋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运营状况比较严峻,完成规上产值963.97亿元,仅增长1.9%;建材陶瓷业受燃气成本提升以及外部挤压、内部无序竞争等问题影响,行业运营较为困难,完成规上产值374.90亿元,增长9.6%五大新兴产业完成规上产值424.63亿元、仅增长6.5%,其中,装备机械业、海洋生物业分别完成规上产值145.37亿元、27.09亿元,分别增长12.0%11.1%;新材料产业、印刷包装业受纺织服装、制鞋等行业需求下降的连带影响,市场需求有所萎缩,运行态势相对低迷,分别完成规上产值196.18亿元、25.94亿元,仅分别增长5.6%2.7%;光电信息业继续低位运行,完成规上产值30.04亿元、下降10.6%

    3)从骨干企业看,全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690家,比去年增加36家,累计实现工业产值3254.10亿元,增长12.2%,比全部规上工业产值增幅高出3.4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121.2%,拉动规上工业产值现价增长10.7个百分点,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较为突出。产值超亿元企业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达69家,累计完成规上产值1391.28亿元,增长11.8%;产值在5亿元-10亿元的企业97家,累计完成规上产值664.14亿元,增长12.9%;产值在2亿元-5亿元的企业261家,累计完成规上产值832.27亿元,增长13.0%;产值在1亿元-2亿元在企业263家,累计完成规上产值366.41亿元,增长10.7%

    4)从能耗情况看,近年来,我市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措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经济发展向绿色低碳化转变,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8%,下降率连续四年超过百分之五(2012-2014年分别下降5.6%8.0%6.4%)。

    3.第三产业稳中有进

    随着城市更新改造、新型城镇化推进,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业态主体活跃,带动我市第三产业平稳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5%,增幅连续三年超过GDP和工业增加值增幅;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0.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营利性服务业和金融业较快发展。①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7.82亿元,增长17.9%,增幅比上年提升5.7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驱动下市场活力不断激发,全年重点服务业(包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44.0%②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4.61亿元,增长11.3%,增幅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主要是得益于央行实施“降准降息”宽松货币政策、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加快(增长15.4%)。

    二是批发和零售业平稳增长。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51.78亿元,增长9.1%。批发业完成销售额1291.91亿元,增长18.2%;零售业完成销售额576.71亿元,增长14.3%。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完成1330.95亿元,增长18.2%从企业类型看,龙头企业和新增企业带动作用突出。销售额超亿元企业达216家,累计实现销售额1210.58亿元,增长20.0%;占全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的比重达91.0%,拉动全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8.0个百分点;2014年度新增的128家限上批发零售企业2015年实现销售额165.84亿元,增长464.4%,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的贡献率达66.6%,拉动限额以上销售额增长12.1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汽车行业实现销售额105.43亿元,增长18.8%,增幅比上年提升3.2个百分点;钢材行业实现销售额145.17亿元,增长18.3%,增幅比上年提升4.4个百分点。但是,鞋服针纺织品行业实现销售额365.90亿元,增长12.3%,增幅比上年回落23.6个百分点;石油及其制品行业实现销售额109.26亿元,增长15.4%,增幅比上年回落36.3个百分点;化工材料及制品行业完成销售额379.18亿元,虽然增长21.9%,但增幅比上年回落36.6个百分点(主要是价格下降的原因)。从专业市场看,目前海峡石化中心38家限上企业全年完成销售额345.70亿元,增长34.5%,拉动限额以上销售额增长7.9个百分点;罗山汽车市场34家限上企业实现销售额45.96亿元,增长41.2%;陈埭鞋都市场43家限上企业实现销售额33.96亿元。

    三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非营利性服务业总体平稳。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05.21亿元,增长8.6%,增幅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公路运输总周转量、水上运输总周转量、铁路运输总周转量分别增长15.9%15.6%3.0%,增幅较上年分别回落2.26.911.5个百分点;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增长14.3%,增幅比上年提升2.7个百分点;邮政业务总量增长60.6%,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主要受益于快递行业的拉动。②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2.07亿元,增长6.9%,增幅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6.32亿元,增长10.2%;其中零售额11.59亿元,增长10.0%③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4.73亿元,增长8.0%,增幅比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

    (二)三大需求协调发展

    1.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5.88亿元,增长18.3%,自2002年以来连续14年增幅超过18%“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额3239.40亿元,年均增长23.1%。其中,农户投资完成19.32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886.56亿元,增长18.5%,增幅比全国、全省分别高出8.51.1个百分点,与泉州市持平。工业投资完成298.36亿元,增长10.9%,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完成583.92亿元,增长21.8%,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74.8%,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7个百分点。

    2.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5.71亿元,增长12.6%,增幅较1-11月提升0.5个百分点,全年总体呈现“缓中趋稳、逐月回升”态势;自2004年以来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幅;“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4.5%。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10.12亿元,增长18.7%,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39.2%,较去年同期提升2.0个百分点;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55.4%,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0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限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超亿元企业达39家,比上年增加7家,累计完成零售额155.21亿元,增长19.1%;占全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比重达73.5%,拉动全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5.2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一是汽车销售带动作用明显。汽车行业实现零售额103.32亿元,增长18.0%,增幅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分别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上零售额增长3.38.9个百分点。二是吃穿等基本生活用品销售保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食品、衣着类商品零售额合计44.13亿元,同比增长33.0%,分别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上零售额增长2.36.2个百分点。三是网上消费保持高速增长。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19.03亿元,同比增长70.9%,分别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上零售额增长1.74.5个百分点;但受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商企业冲击不断加深,百货类实体企业销售持续走低,限上百货类企业实现零售额11.48亿元,比降11.7%。同时,受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影响,成品油消费低位运行,限上石油及制品业实现零售额30.79亿元,仅增长4.8%

    3.外贸出口逆势回升。全社会商品出口总额完成125.32亿美元,增长5.5%。其中,自营出口完成82.73亿美元,增长9.0%,增幅虽同比回落7.3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全省、泉州市分别高出11.89.48.4个百分点,在全国出口形势低迷情况实现逆势增长。从出口行业看,8个出口超亿美元行业中除工艺品及珠宝首饰业、纸制品业外均保持稳步增长,其中,服装出口20.20亿美元、比增20.9%,鞋出口20.10亿美元、比增13.5%,纺织化纤出口14.59亿美元、比增12.1%,伞出口4.48亿美元、比增12.0%,机电及配件出口4.61亿美元、比增10.8%,食品出口2.12亿美元、比增19.9%;另外,家具出口0.80亿美元、比增22.6%,陶瓷建材出口0.66亿美元、增长21.2%;黄金出口10.95亿美元,比降11.0%,拉低全市3.8个百分点。从出口市场看,传统市场总体稳定,其中出口欧盟10.94亿美元、比增0.8%,出口美国7.02亿美元、比增11.1%,出口香港14.12亿美元,比降9.8%(主要出口黄金);新兴市场增长有力,其中出口东盟18.07亿美元、比增32.4%,出口拉丁美洲5.63亿美元、比增6.3%,出口澳大利亚1.78亿美元,比增29.5%,出口阿联酋3.93亿美元、比增40.4%

    (三)财税金融总体稳健

    1.财税运行较为稳健。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200.29亿元,增长1.2%,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比2010年翻一番,“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4.8%,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11.0%提高至12.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7.20亿元、增长2.7%,“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1.0%。从主要税种看,企业所得税入库47.58亿元,增长2.5%;个人所得税入库8.46亿元,增长0.5%;增值税入库67.13亿元,下降2.9%

    2、金融信贷总体平稳12月末,受降准降息宽松货币政策的驱动,金融系统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达1134.53亿元,增长15.4%,增幅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但受存款偏离度监管、互联网金融以及证券市场影响,金融系统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362.74亿元,仅增长5.5%,增幅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756.34亿元,仅增长5.0%

    (四)民生质量不断改善

    1.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48元,增长9.3%,增速比GDP0.7个百分点,比全省、泉州市分别高0.41.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35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66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2.20)缩小0.0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2.物价维持低位运行。12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环比上涨0.5%1-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1.5%,涨幅较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创下自2009CPI负增长以来的6年新低。从八大商品类价格指数变化情况看,累计指数呈“五升三降”态势,其中,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烟酒、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分别上涨6.0%4.5%3.3%3.2%0.5%、居住、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下降0.9%1.5%1.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指标增幅回落明显。受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影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十二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速持续回落。与2014年对比,地区生产总值回落1.2个百分点,全部工业总产值和规上工业产值分别回落2.11.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零售额回落2.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分别回落2.93.9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回落7.111.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回落1.61.2个百分点,全社会出口交货总值和自营出口分别回落6.37.3个百分点。


    2011-2015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幅比较

     

     

     

     

     

    单位:%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一、地区生产总值(GDP)

    14.0

    12.3

    11.5

    9.8

    8.6

    二、工业总产值

    26.3

    16.3

    13.1

    11.2

    9.1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28.1

    14.5

    13.4

    11.2

    9.3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19.0

    15.6

    12.9

    12.6

    12.6

       #限额以上零售额

    39.4

    23.3

    18.4

    20.9

    18.7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30.1

    24.2

    22.0

    21.2

    18.3

      #工业性投资

    22.5

    13.1

    7.5

    14.8

    10.9

    五、公共财政总收入

    35.7

    18.3

    13.5

    8.3

    1.2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41.4

    27.1

    23.5

    13.8

    2.7

    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1

    12.4

    10.9

    9.6

    8.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5

    12.9

    12.7

    10.6

    9.4

    七、全社会出口交货总值

    24.0

    12.1

    11.2

    11.8

    5.5

       #自营出口

    42.4

    35.2

    52.6

    16.3

    9.0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